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地方工会报道>>江西

打造精准扶贫的“工会特色”——

江西赣州:工会“做媒”,引出扶贫新路

通讯员 张舒雅 记者 卢翔

2020年06月08日08:30  来源:《工人日报》

“我订100个土鸡蛋”“我订3只土鸭”“我买40个薯米果”……日前,江西省赣州市经开区湖边镇的微信团购群里热闹非凡,该镇干部职工正积极参与工会的消费助脱贫活动。此次活动,该镇先期已经安排5.2万元工会福利资金用于采购贫困户的鸡、鸭、肉兔、鸡蛋、荞头等农产品。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农产品遇到了“卖难”问题,赣州经开区工会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积极“做媒”搭建平台,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促进农产品销售,鼓励干部职工主动采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

“工会不仅帮我联系销路,还购买了50公斤的田螺,田螺有了销路,我也增加了收入。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坚定了我养殖田螺、脱贫致富的信心。”贫困户严来春一边通过微信接受订单一边开心地说。

赣州是革命老区,也是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近年来,赣州市各级工会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和优势,扶贫先扶智,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切实为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着力打造精准扶贫的“工会特色”。

在赣州市赣县区曾经有句顺口溜广为流传:瑶灶脑瑶灶脑,番薯芋头当饱,有女不嫁瑶灶脑。如今,顺口溜的内容变了:瑶村好瑶村好,吃穿住行都很好,近年变化不得了。顺口溜中的瑶村,是赣州市总工会的定点帮扶贫困村。

瑶村群山环绕,对当地人而言,如今的青山绿水却曾是令人绝望的穷山恶水。“那时的水田都是梯田,很分散,机器还开不上去,种水稻真是费时费力又亏本。那时,村里不少年轻人陆续走出大山,有的老人也随着子女在外安家。”赣州市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谢富兵直言。

一边是土地撂荒,一边是留守村民无事可做——这成了瑶村脱贫的最大难题。为此,赣州市总驻村工作队在对周边市场进行调研之后,决定将莲子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

“种一亩水稻一年要亏50元钱,租给莲子种植基地一年租金就有400元收入。”5月29日,64岁的贫困户蒋九秀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滔滔不绝。他掰着手指头算起了经济账:“在超市,1斤莲子的批发价就有30多元,就连1斤莲蓬也能卖到3元钱,价值比水稻高很多。”

莲子基地建起后,驻村工作队继续帮着村民“拔穷根”:发挥工会优势组织贫困户进厂务工,实现了瑶村劳动力全部就业;以向贫困户赠送柚子苗、鸡苗和制定给予贫困户养殖奖补政策等方式推动发展种养业。在赣州市总帮助下,瑶村贫困户的收入增长迅速,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3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3万元;贫困户的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1200元增加到2019年的8600元。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赣南的贫困群众陆续实现脱贫,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目前,赣州各地因地制宜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畜禽、电商、光伏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每个乡村至少发展一个特色产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形成了“乡乡有特色、村村有项目、户户有收入渠道”的赣南特色产业扶贫格局。

赣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孙黎明表示,工会将精准施策,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返贫、引活水、富长远。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进一步推动各种资源往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输送“养分”,提高精准扶贫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责编:宋美琪、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