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灵歌
2020年06月16日08:19 来源:《工人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线上零售、物流行业企业将员工以共享模式进行短期人力输出,“共享员工”的灵活用工模式广受关注。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中,3月城镇就业人数环比增加10%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数均增长20%左右。
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航空、旅游、外贸等行业的职场人士,灵活用工模式及应运而生的在线兼职平台,为他们待岗期间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主动寻求多元发展
孙磊是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经理人,收入主要靠业绩提成,之前平均月薪3万元。由于疫情冲击国际贸易,业绩受到影响。他一直在寻求工作上能有新突破。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白领小杰(化名)身上。小杰告诉记者,自己在广告行业从业多年,去年刚购置了房产,房贷还款压力比较大。今年受疫情影响,甲方市场投放的广告预算有所减少,让她很是焦虑。
针对职场人士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延期复工或在家办公期间,有超过六成职场人士开展了或计划开展副业和兼职,除增加收入的目的外,考虑到公司和岗位的不确定风险,为自身拓展更多元的职业选择成为最重要的原因。
“这些待岗白领不同于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本身拥有一定的工作资源,运营、沟通、行政等能力水平较高。”北京市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委员、无二之旅联合创始人蔡韵注意到,受疫情冲击,自己所处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航空、酒店、外贸等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些行业内不乏优秀人才和相关资源。考虑到这一点,从今年3月开始,包括蔡韵在内的29名各行各业的发起人开始以提供副业兼职任务的形式,帮助待岗人士对接短期和长期工作。为此,他们联合各自的资源,在技术领域进行配套研发,于4月先后上线了“任务叮咚”的网站和小程序。
灵活用工平台走红
近年来,除了线上零售、物流等行业相关岗位的灵活用工模式,在需要专业技能的设计、软件开发、财会等岗位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灵活用工平台。在各大手机应用平台上,各类兼职、任务副业类APP应运而生。
在“任务叮咚”平台上,记者注意到,上线的任务既非体力型劳动,也不限于专业的技能型项目,大多注重综合能力,比如策划、运营、文案、销售,甚至包括吃播达人、艺人经济等新业态的工作形式。
蔡韵告诉记者,小程序上线后,现在每天新增1000多名新用户,日活跃用户1万多人,上线企业近500家。“现在平台上每天会平均产生300多次的任务匹配,发布任务的企业以短视频、电商、在线教育等疫情期间发展较快的线上行业为主。”蔡韵说,这些任务以项目制进行分拆,对企业来说也降低了一定的人力和运营成本。
在“任务叮咚”平台上,孙磊看到有公司发布任务急求货源,而他手上有较多工厂资源,不少工厂也销路受阻。接下货源对接任务后,他为4家公司对接了七八家工厂的货源,赚得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蔡韵透露,不少具备多技能的人才在灵活用工平台成了“斜杠青年”:空姐成了设计师品牌的兼职平面模特;线下辅导班的老师成了线上训练营的运营管理;旅游业顾问发挥自己的服务能力,成了游戏公司的客服……
副业兼职也要注重权益保障
有专家指出,灵活用工模式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解决资源壁垒,拉近人力过剩企业和人力紧缺企业的距离,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让劳动力资源更加有效流动。
采访中,不少开展副业的白领对记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考虑在本职工作外兼顾副业和兼职。
“我现在不会放弃本职工作,希望获得稳定的五险一金,副业可以作为收入的补充。依靠接单成为自由职业者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了解。”小杰说。
蔡韵介绍,疫情期间,平台不收取招聘方的费用,酬劳按项目协议结算,不经过平台由企业直接支付给兼职者。为保证真实性,平台会对企业资质进行审核。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指出,后疫情经济之下,虽然新型灵活就业已趋主流,但由于新业态下用工关系比较特殊,灵活就业制度建设滞后,灵活就业从业者享有劳动保障的要求更加凸显。因此,她呼吁加快灵活就业立法进程,进一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法律人士指出,由于兼职工作多是根据劳务合同或承揽合同关系定性,劳动者无形中处于劣势地位,兼职劳动者的权益易受到侵害,维权困难,更要注意防范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赔偿以及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