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各地工会及产业工会>>地方工会报道>>山东

技能提升有机制有载体、技术创新有引领有激励、职业发展有阶梯有通道

山东:“六有”机制为机械行业职工“铺路搭桥”

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尹向群 葛红普

2020年06月24日08:34  来源:《工人日报》

位于山东省的山推建友机械公司内,机加工维修车间机床维修班班长张恒军有个习惯——没事就在车间里“转悠”,看见问题就主动琢磨如何解决。前几天,他发现职工在安装车间控制室顶板时,需要2个人举起50多公斤的顶板,费时费力,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张恒军用两天时间琢磨出了解决方案:利用企业废旧物料制作了简易四连杆安装装具,职工只需脚踩装具便可将顶板撑起,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这样的案例在山推建友还有很多,不少像张恒军这样“爱挑刺”的职工被评为企业“五星级”职工。

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混凝土搅拌与输送机械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山推建友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提升技师待遇水平,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先后聘任了16名“杰出技术能手”“五星级”职工、18名“技术能手”“四星级”职工,并对连续两年获得“四星级”以上的职工授予“首席技师”称号,获聘的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分别每月享受1000元、600元、400元补贴。

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职工潜能,是机械装备制造大省山东,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力重点。

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在调研中发现,有3个问题制约工人素质的提升和发展。首先职工技能提升受主观与客观制约。职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着培训经费提取不足、培训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次是职工技术创新受自身与制度限制。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创新创效激励政策制度不合理;再次是职工职业发展受不稳定性因素干扰。技能工人收入低待遇标准不统一、技能工人职业前途难保障等,导致一线工人学技术提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为破解瓶颈,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在全行业建立职工技能提升载体,实施技术创新激励,为职工职业发展搭建阶梯上进行突破和破题,实行了以“职工技能提升有机制有载体、职工技术创新有引领有激励、职工职业发展有阶梯有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六有”机制,为全系统职工“铺路搭桥”,让职工成长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每年与行业协会合作,举办数控车工、钳工等工种的技能大赛,拓展行业技能大赛的创新空间,引领职工当“创客”,调动职工岗位学技术、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同时,力推机械行业网上学习练兵活动,工种模块由9个增加到14个,覆盖15家大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上线突破20万人次。近年来,山东国机电系统有100多万名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85万余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8000多项,创效8亿多元。

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围绕技术成果创新,明确提出把技术创新成果的实绩、实效等作为激励考核职工创新工作的重要条件,通过重奖激励,引导和推动广大职工参与创新、推进创新。潍柴集团每年设置5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激励一线职工参与创新创造。山矿机械公司将职工技能培训纳入企业“年度公司方针目标管理”,每年发布职工培训计划,公司行政行文、工会牵头主抓,以车间班组为基本单元保障落实。

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工会在全省机械行业中开展选树“行业工匠”“行业大工匠”等活动,打造人才成长的阶梯和通道,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烟台环球机床装备公司与新进职工签署《岗位训练协议》,制定师带徒弟计划,将每年9月确定为“尊师爱徒,传技学艺”月,对评选出的“十佳师傅”和“十佳徒弟”大力表彰宣扬。

截至目前,山东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有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400多个,齐鲁行业工匠40人,齐鲁工匠、齐鲁大工匠、大国工匠9人,带动各级选树工匠1800多人。其中,潍柴集团、山东特种工业集团两家企业的13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73个,降低成本9000多万元,创效2.5亿元。

(责编:宋美琪、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