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综合报道

看得到的美景 摸得到的生活 望得到的未来

“绿”变“金”,就在眼前实现了

记者 张世光 卢越 雷宇翔

2020年07月02日10:29  

开栏的话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全面小康终将成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从今日起,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连续刊发记者奔赴祖国各地、走进火热生活的所见所闻,聚焦百姓身边变化、基层一线变迁,生动呈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敬请垂注。

刘养顺在自家菜园里摘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雷宇翔 摄

站在门前直通林都机场的马路上,看着自家和邻居家昔日的林区小院变成了今天的旅游景点,65岁的黑龙江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退休工人刘养顺说,自己明白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6年5月24日,就是在自己家的小院,刘养顺一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家的小院里和林区职工一起聊天,谋划未来。

当年,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在当地林区的大力支持下,刘养顺和其他林区职工一起,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走上了新路子,迎来了新生活。

刘养顺他们是新生活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绿”变“金”的过程,就在眼前实现了。

一家人的好日子

一排岳母曾经用过的旧箱子,一台如今只能用来观看的缝纫机,一台旋钮都掉了的我国第一代国产电视机……

这些昔日的生活用品如今都成为“文物”,摆放在房间里主要是让游客拍照留念。

就在这个“古董”房间对面的屋子里,摆放着小孙子上课用的平板电脑、大屏幕液晶彩电……

这里是刘养顺的家。现在,这也是一处农家乐。

伊春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地级市中最高,素有“中国林都”的美誉。

凭借其自然资源优势,从1948年起,伊春林区累计为国家发展提供了2.7亿立方米的商品木材。木材既成为了伊春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埋下了经济单一的伏笔。

刘养顺是伊春的“林二代”,1972年成为伐木工。他回忆,伊春特有的红松林,最初采伐时有两人合抱粗细的木材,到最后只能采到直径仅30厘米的木材——再小就不能用了。为了保住绿水青山,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采伐。

全面停伐后,林区职工的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

职工靠山吃山。林区人只要手脚勤快些,也能凭借采摘榛子、蘑菇、木耳过活。但是,要想生活再好些就不太容易了。

“当年我就是特别想到市区买个房,寻思着以后有孩子在城里上学也方便。”吴文丽是刘养顺的儿媳妇,回忆起当年嫁过来时的愿望,她笑称,“按当时的条件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一家人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2016年时迎来了回报。

这一年,刘养顺决定把自己家的小院打造成农家乐。

从最初的简单在屋子里摆几张桌子,把最简朴的蘸酱菜、黄瓜拉皮、小鸡炖蘑菇这些农村家常菜端上饭桌,到2018年在自家门前的小院里增加了特色木质餐厅,再到2019年购置了新房产,在保持老屋风格不变基础上进行了前后院翻新……现在,刘养顺家的农家乐已经进入了“3.0时代”。

之所以能有如此“豪横”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刘养顺老两口的退休工资从每人每月400元涨到了2000多元,还有农家乐高峰时期“一天来10来桌客人,收入上千元,一年10多万元”的收入。

“外地客人来我们这儿,就是因为这儿空气好,景色好,地里的蔬菜现吃现摘。”刘养顺说,这几年农家乐办下来,他发现自己几十年见惯不怪的山山水水中竟藏着巨大的财富。

一条街的新生活

发现绿水青山中潜藏“宝藏”的不仅仅是刘养顺一家。

在刘养顺家的示范带动下,“溪水农家院一条街”已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

“刘大哥人特别好,问啥都告诉我们,有时候他们家客人住不下了,就介绍到我家来。”和刘养顺家一墙之隔的是“乡韵农家院”,女主人高凤香原来也是林场职工,后来搞了几年木耳培植。现在,她也在刘养顺的带动下经营起了农家菜和民宿。

走进小院,左右两边的菜地里,各种农家菜鲜翠欲滴,正等待客人们采摘。进入房间内,淡黄色的地砖、原木色的桌椅、整洁的被褥,乡韵农家院的里里外外被女主人打理得井井有条。

“别看我们这是农家院,客房里都有独立卫生间的。”在高凤香的家里,各种设施的存在总让人感觉这里跟记忆中的农家不太一样。

太阳能热水器、电锅炉、健身器材……各种生活、娱乐设施保障了游客的生活、休闲需求。消毒柜、卫生用品以及厨房里贴着“洗菜”“洗肉”标志的水池,也让里里外外更显得干净卫生。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同行出现,各种规范及标准在“溪水农家院一条街”上形成起来。卫生、环境、服务这些不仅不是麻烦,反而成为吸引游客数量、增加家庭收入的“利器”。

与此同时,各种特色也竞相出现。

在溪水林场众多农家风格民宿中,“岭上欲雪”显得与众不同。咖啡、酒吧、手工艺品——各种时尚元素融入绿水青山后有着别样的风味。

“我们主打的项目之一就是亲子游。”民宿创办人、来自山东青岛的于璐告诉记者,当年就是看好这里的山水和空气。

“我们在不同的季节策划不同的活动。”据介绍,岭上欲雪会组织游客春季挖野菜,夏季摘豆角,秋季掰苞米,冬季游雪原。这样一来,当地农场职工自己家种的绿色食品又被来自天南海北的客人带走品尝——过去的自留地,如今变成了“商品菜”。

农家院、民宿的兴起,让森林停伐后的林区职工,又多了一个赚钱的门路。

一个区的新希望

“前几年,我们这儿分为景区、花海、农家院3个部分,现在,我们要把它们整合到一起。”溪水林场分公司副经理秦瑞亮站在刘养顺家门前近9米宽的车道上给记者讲述着当地“田园、公园、家园共生发展的思路”。

2016年溪水经营所全所农家乐仅1家,现在农家乐和民宿有30余家。2019年,溪水经营所餐饮服务业产值突破100万元。守着绿水青山坐在家里就有法子赚钱,在当地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其中,除了林区职工辛勤与奋斗,伊春市以及溪水林场的支持与引领也必不可少。

过去的溪水林场,水泥路只有3米宽。随着各种特色项目的发展,特别是外地来这里体验农家院、民宿的游客增加,3米宽的水泥路就显得太窄了。

扩道,成为林场不二的选择。

这还不是全部。为了支持林场职工创业、致富,近年来,林场先后迁移了土堆、垃圾堆,进行了环境规划,去年下水管线建设完工更是打通了农家院、民宿经营场所卫生、干净的“最后一公里”。

曾经用破木板搭建的各种棚子都变成了统一、坚固的彩钢房,林场以前没有的太阳能路灯也在道路两旁树立了起来。曾经只能“猫”在家里的冬天,也被林场分公司打造成了“溪水冰雪欢乐节”,雪滑梯、冰壶、冰嘎等项目让来自南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南方来的孩子没见过冰雪,把大冰块抱到火炕上玩,乐得不行了。”秦瑞亮说,仰仗独特的自然资源,现在的溪水林场一年四季职工都有得忙,只要肯努力,家家户户的生活都能过得不错。

“你看,我们这农家乐一条街,已经打通了去往机场的路,这么方便,以后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顺着秦瑞亮的手指看过去,一条宽敞的大道沿着即将盛开的醉蝶花海通向远方。

在花海背后,是绿水,是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来源:工人日报

(责编:宋美琪、孙爽)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