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四川金山村这个贫困村,在土地上做起了致富文章

张千 安彦璟 李娜

2020年07月21日08:13  来源:《工人日报》

“金竹湾里无水喝,出门就是烂泥坡,姑娘远嫁求生活,男儿单身卷被窝。”很多年前,四川遂宁回马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说的是镇上曾经的金山村。

这里地处偏远,山高沟狭,交通不便,人们世代守着一方贫瘠的土地,种植玉米、油菜等作物。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980元,低保户超百人,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近年来,围绕自家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省级贫困村出现了发展转机。

路通了,土地流转了

在贫瘠的土地上,金山村做了两件事:建设通村公路、搞土地流转。

10多年前,村民黄龙常在农闲时开“摩的”挣钱。村里没有水泥路,每次遇到外地打工回村的老乡,“因为路太烂,人根本坐不住。‘摩的’只能驮着行李,人跟在后面走。”

2008年,村里修了水泥路。时间久了,路面磨损严重,到处坑坑洼洼。路宽仅3米,有时倒车几十米才能勉强错车,一不小心车就开下了路基。

2017年,村里打算重修公路,却遭遇不少阻力。曾坚决反对的村民陈长学说:“新路要占用一部分耕地、院坝,我一开始不同意,让小彭书记受了很多委屈。”

小彭书记就是当时只有28岁的专职村支书彭俊松,他请来老书记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民们看到修路的实惠。

当年10月,通村公路升级改造加宽工程完成。看着眼前长2.8千米、宽5米,并排错车无压力的道路,黄龙和陈长学感觉敞亮、舒坦了许多。现在,黄龙家有4辆车,拉货、载客、自用,生活的路越走越宽。

道路通了,还要找到致富产业,把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2017年底,村上联系了重庆市柑橘研究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流转11社~14社的土地种植沃柑。

由于对土地流转并不了解,13社村民陈延武一开始很疑惑:“我只有一亩多地,种点苞谷、红苕,自己吃点,剩下的喂猪喂鸡。土地流转了,我拿啥子喂?”

11社的陈碧香也说:“我一个人生活,就靠这点地种点小菜吃,以后让我吃啥子?”

彭俊松带领村干部帮村民答疑解惑,最终4个社全部同意并签订了流转协议。

2018年,100亩无核沃柑示范基地建成。陈延武被聘为基地管理员,陈碧香也经常到基地除草、施肥、打药。他们除了享受每亩地400元的保底分红,还能挣额外工资。

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

在彭俊松等人看来:只说帮村民脱贫没用,村集体得率先“脱贫”,老乡们才能一起奔小康。

沃柑基地落成后,村上给所有贫困户每户2棵~5棵沃柑树苗,挂果后可由村集体统一销售。

树下的土地还能利用吗?彭俊松他们决定发展林下养殖业,将目光对准了乌骨鸡。

村口,竹条搭成的吊脚楼旁,一群毛色黝黑、身材硕大的乌骨鸡,正悠闲地踱着步子……2019年6月,700多平方米的乌骨鸡“养殖别墅”建成,9月入住了第一批3600只鸡。贫困户可免费获得30只鸡苗。

引进容易养殖难,“当时没经验,一周后鸡就死了不少。”回想起来,彭俊松还是很心痛。但这个敢想敢干的“精神小伙”没时间丧气,他跑到县里请教畜牧专家,了解病因,学习用药。“鸡治好了,我也快成了半个专家!”他的脸上写满自豪。

吃的是农家菜,喝的是山泉水,闲了在沃柑树下散步,累了在吊脚楼上睡觉……优良的养殖条件培育出鲜美的肉质,金山村乌骨鸡一只可卖到150元,目前全村年出栏量预计可达7800余只。

沃柑—乌骨鸡循环种养基地成立之后,金山村步履不停,中药材种植基地、鱼蛙共养基地相继建立,光伏发电产业也已建成投产。

3万元、5万元、8万元……2017年到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已实现收入12万元,预计全年收入可达30万元。

金山村的“大掌柜”

鸡舍外,彭俊松主动邀请记者打开直播平台,自己则熟练地抓起一只鸡,变身直播带货的“彭佳琦”:“金山村的乌骨鸡,营养价值高,吃起来非常巴适!一口咬下去,真的可以让人叫出——Oh my god(我的天哪)!”

走在乡间小路上,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收款提示音。“‘大掌柜’又卖出去一单。”他兴奋地说,“大掌柜”就是他正在运营的抖音、淘宝等平台账号——金山村的大掌柜。

今年初,本来与重庆超市达成的合作协议受到疫情影响,村集体即将出栏的500多只乌骨鸡没了销路。他马上注册了线上平台账号,当起了带货主播,最多时一天能卖出近百只。

今年67岁的村民李兴春,家中子女因病致贫,她如今在村集体负责乌骨鸡养殖,每月固定收入达两千元。站在鸡舍外,看着坡下的沃柑林,她感慨万千:“我原来是贫困户,现在看着这些鸡养得好也卖得好,我就很高兴。这就是小康吧,这样的生活真的可以了!”

彭俊松曾在外当兵、经商多年,在四川,记者遇到了不少像他一样的“归雁”:他们曾在大城市打拼,又选择回乡就业创业。44岁的唐华回到广安市群策村种柚子,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一年收入几十万元;32岁的汪潘回到巴中长滩村,将农家乐开成了连锁店;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小伙张坤回到眉州观音镇,当起了农业科技公司副总……

他们有一个共识:自家土地就是金山银山。只要双手勤、脑子活,哪里都能创造美好生活。家乡四川大有可为,成为自家土地的“大掌柜”,既踏实,又巴适!

(责编:程宏毅、宋美琪)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