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铎思
2020年08月07日08:35 来源:《工人日报》
盛夏正午,位于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北站西路片区北三路的一处货场站台的车厢里,徐光荣右手抓住编织袋一角,用力提起来,左手撑住编织袋另一端,往肩膀上一抻,一袋50公斤重的化肥就扛了起来……徐光荣在这里从事了17年的装卸工作。
在北站西路片区,货运高峰期时有十几支装卸队。从最早的手拉肩扛到如今的半机械化作业,徐光荣们见证了北站片区由货运中心到物流枢纽的华丽转身,还凭借自己的勤劳双手,在乌鲁木齐安了家。
往昔:双肩扛包,苦累只为谋生活
50岁的徐光荣吃饭快、走路快、语速快。用他的话说,这是他这些年练出来的。
徐光荣和队友们熟练地将一袋袋化肥码放在正方形的托盘上。四个方向各一袋,码够8层后,再由叉车将整个托盘运至存货区。
“扛包的速度和工钱挂钩。”徐光荣说,装卸工作按计件结账,扛得越多,工资越高。徐光荣慢慢发现,自己单打独斗不是事,于是找来十几个人,抱团揽活儿,成立了装卸队。
来自新疆和田墨玉县的玉苏甫·伊敏在2008年时加入了徐光荣的装卸队。“我来乌鲁木齐的前两年,学会了开叉车。”玉苏甫·伊敏说,随着北站片区货品量增多,他学会了开叉车,没原来那么辛苦了,旺季时每月能挣上万元。
变迁:掌握技能,效率提高收入丰
徐光荣和队友们把货品码放好后,玉苏甫·伊敏熟练地操作叉车,对准托盘托好货品,32袋化肥很快整齐地码放到了存货区。
2014年,玉苏甫·伊敏用扛包和开叉车挣来的钱,在墨玉的家乡盖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2020年,乌鲁木齐市围绕把国际陆港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标志性工程的目标,全面推进北站片区资源整合。“现在集装箱越来越多,中欧班列也越开越多,我们这一片要大变样了。”徐光荣说,幸亏他前几年陆续买了8辆叉车,他还准备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紧跟发展需要。
“我准备学习集装箱正面吊的技术。”32岁的玉苏甫·伊敏说,自己还年轻,有信心掌握更多技能提高生活水平。
今朝:城市安家,精神富足日子美
小康生活不只是物质上,还在精神上。2011年,丝路社区成立了“进城务工之家”,解决包括装卸工人在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文化生活单一、健康保障不足等实际困难。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区委宣传部驻北站西路片区丝路社区工作队的帮助下,每个月大院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装卸工人们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