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燕
2020年08月19日09:05 来源:《工人日报》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一把普通的梯子、一个吃饭用的盘子,都成为解决生产现场难题的工具,普通职工也能变身创新大师。山钢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开展全员平凡创新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开动脑筋,变问题为资源,化浪费为增效,各岗位职工的一项项小创新,为生产注入了不竭动力,成为绩效提升的源泉。
一把梯子省下5万元
“有了这把梯子,干活再也不用等维修扎架子了,安全性也提高了。原来需要几天干完的活,现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韩主任发明的这把梯子太赞了。”该厂炼焦四车间热修工田京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原来,四车间的7号、8号焦炉已投产12年以上,个别蓄热室封墙出现裂缝或剥蚀,导致出现串漏,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加热系统故障,影响焦炭成熟。每次蓄热室封墙检修都需要外委队伍搭设脚手架,每次至少需要3~4天时间,费时费力费钱。针对此,车间主任韩永吉和岗位职工一道反复研讨,设计了焦炉蓄热室封墙检维修专用梯子,有效解决了每次检维修必须人工搭设脚手架的问题,缩短了检维修作业时间,并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处理,改善了现场环境。
据了解,以前每年蓄热室封墙抹补检修作业搭设脚手架的费用每座焦炉要2万元以上,检修时间40天以上。现在用这把“专属梯子”不仅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每年还能节省外委费用5万余元。
把“盘子”搬到生产现场
“盘子的用处不仅仅在餐桌上,在我们生产现场也能派上大用场。”该厂回收二车间硫铵班班长肖扬说。
针对部分设备出现的轻微漏油漏液及设备清理时洒漏液体等现象,该车间职工将餐桌上的“盘子”搬到生产现场,提升了生产现场环境水平,降低了岗位职工的劳动强度。
自推进精益管理以来,该车间现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设备、工艺等原因,部分设备存在轻微漏油液现象,治理难度较大。车间根据设备特点“个性定制”了各种形状、材质的“盘子”与设备配套使用。在化验台上,放一个“盘子”,取样时即可防止母液滴在地面上造成污染。针对泵底油污清理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在底部放置大小各异的“盘子”,油污就能得到有效承接。职工们自觉当起“服务员”,定期对“盘子”进行清理,使现场环境得到持续提升。
“躺着干”变为“站着干”
近日,焦化厂备煤车间一煤场作业班作业长李志坤又发明了一个“神器”,将原来的旧式全固定皮带支架改造成了新型可活动式皮带支架,有效解决了以往更换皮带支架托辊需要钻到皮带机下面的问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缩短了检修时间,岗位职工纷纷表示:“这‘神器’太牛了,现在我们站着就能换托辊了,真得劲!”
备煤系统皮带支架是支撑皮带输送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对提升皮带使用寿命和减少运行阻力起着关键作用。因为皮带支架座与机身紧固件用普通螺栓连接,在更换皮带支架中间的托辊时,一名职工要先钻到皮带机下面躺下,另外几名职工用撬棍将皮带撬起,两组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托辊的使用寿命一般为数月,更换皮带支架托辊作业较为频繁,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检修时间,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这种费力不安全的操作一直成为具有8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作业长李志坤的一块心病。偶然一次机会,李志坤在更换班组窗户的折页时,灵机一动,折页原理运用到皮带支架上正好解决了问题。他先在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试验成功后,随即带领班组职工,对皮带支架进行改造,以报废销轴为材料,将过去的90°垂直固定螺栓改造成能够180°旋转的弧形销轴,用可轻松卸下的反向受力快拆式挂钩代替原来的普通螺栓。职工只需要将一侧的两个挂钩轻轻卸开,就可让皮带支架“躺下”,此时只需一名职工站立作业就可以完成托辊更换,省时省力的同时,实现了作业过程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