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从临时工成长为技术员、班组长、车间主任,缝纫女工谢秀荣以厂为家带动大家——

【劳动者之歌】一颗“明星”点亮一片星空

本报记者 黄洪涛

2020年11月30日10:37  来源:《工人日报》

走进南京际华5302公司展厅,万绿丛中一件“白衣”格外醒目。

“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好礼物。”服装缝制车间主任谢秀荣谈起这件衣服,眼神里充满自豪。这是一件特殊的防护服,上面写满了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的名字。

“看着这一个个名字,我能想到他们的一张张笑脸。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谢秀荣说,能为这些抗疫一线勇士添衣添防,是自己和姐妹们最骄傲的事。

这件防护服,凝结着江苏援助湖北医疗队对5302公司的感激,也记录着谢秀荣和她的姐妹们一段不寻常的抗疫时光。

“国家需要必须上”

时间回到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牵动着谢秀荣的神经。

凭借着多年的职业敏感,谢秀荣隐约觉得这个春节假期不同以往,可能随时需要回到厂里。虽是假期,但她并不闲着,而是跑去工友们家中挨家挨户家访。一方面带去春节的问候,另一方面做一个思想摸底,了解工友们春节加班的意愿。

果然,1月29日,大年初五,公司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转产医用防护服。身为车间主任的谢秀荣没有犹豫,立刻发动工友们回来投入战斗,她带头写下了一份请战书,“国家需要必须上!党员干部带头上,全员一起上!”

第二天起,工友们从四面八方陆续“归队”。然而,一个难题横在眼前——公司从事制服生产多年,却从未涉足过医用防护服的研发生产。

这没有难倒谢秀荣。没有样品,就在网上查图片、看资料,谢秀荣组织技术骨干一起攻关设计难题,一遍又一遍试穿打版样衣。经过数十次的修改、完善,样品终于设计定版。2月3日凌晨3时,第一批封样报检的50套防护服成功下线。

防护服通过了检查,谢秀荣带领车间160多人日夜奋战,防护服生产快马加鞭。

“这次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班组工人。”谢秀荣说,200件、1000件、2500件,随着班组技能竞赛的开展,工人们都使足了劲儿,潜能被激发出来,防护服的日产量迅速增加,最高时达两万件。

40天的时间,50万件防护服从5302厂制作出来,送到武汉,成为医护人员的战袍。

“你们的辛苦我都懂”

连日的辛劳、加班,工资收入也不高,一些工友难免抱怨。

大家心里有牢骚,总是喜欢找谢秀荣倾诉。每每这时,谢秀荣都会不厌其烦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大家。有时,没等工人们说出自己的困难、需求,谢秀荣都想在了前头,她说:“你们的辛苦我都懂。”

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技术员、班组长、车间主任,谢秀荣干遍了车间里的所有岗位。

1997年,高中毕业的谢秀荣就进入5302厂,成为一名临时工。她总是以厂为家,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利用一切机会向老师傅请教技术,在业余时间看书补习知识。

7年后,她已成长为缝纫技术骨干,并被任命为服装缝制车间B601/2组组长。150名组员全部为女性农民工,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技能单一,大多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想法。作为组长,谢秀荣和大家同工同酬、同福利待遇,并带着大家学技术、钻业务,参加技能竞赛,组里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干事氛围。

2008年,厂里从瑞典引进了一套国际领先水平的服装智能吊挂系统,安装在谢秀荣班组。谁来操作?谢秀荣当仁不让,她自费参加学习,不仅自己掌握了终端机操作技术,还总结出了一套操作口诀,方便全员掌握操作要领。经过3个月的熟练磨合,工效提高20%,达到设计水平。不久,她又额外教会了兄弟班组使用新设备。谢秀荣所带的生产吊挂线被集团公司作为生产示范线加以推广。

不怕吃苦、能打硬仗。汶川地震期间,她带队转产,生产出灾区急需的帐篷。2015年和2019年,她两次带队完成了急需的大阅兵阅兵服生产任务。

谢秀荣如同一颗“明星”,点亮了一片星空。不怕吃苦的谢秀荣班组在厂里出了名。

“5302就是我家”

每天,谢秀荣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厂里转一转,她早已把厂子当成了家。

2018年,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她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厂里的大事、小事,都会找到她,她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件一件处理,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她知人善用,通过竞选将群众信得过、有技术、会管理的员工充实到关键岗位,建立起一支以班组长、入党积极分子、生产技术骨干为核心的骨干队伍,使车间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缝制组长王军,一年四季总是操着一副沙哑的嗓子指导工人,任劳任怨,她说:“我们都以谢秀荣为榜样。”

“你没看出来她脚崴了吧?”技术骨干朱正静对记者说,就在几天前,谢秀荣崴了脚,肿得老高,但她没有休息一天,开会就自己搬来一个高脚凳,把脚搭在上面休养。

“不舍得离开她。”老大姐韦秀英退休后舍不得离开厂子,又被返聘到厂里,一干又是五年。

“5302就是我家。”她们都说。

(责编:孙爽、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