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福建一养老服务企业为职工、义工“储蓄”爱心服务时间,服务时长可兑换康复按摩、保洁等服务——

一家企业的“时间银行”

本报记者 李润钊

2020年12月01日10:32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福龄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为参与养老服务的义工、志愿者等建立“时间银行”,帮职工“储蓄”爱心服务的时长,可以用来兑换康复按摩、家庭日常保洁、旅游券等服务项目。近11年来,“储户”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4316人。

“参加老年教育,账户存入4小时,结余3040个小时。”11月10日下午,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龄金太阳鼓东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主管林文将这一天的服务时长存进“时间存折”。

粉红色的存折本里,密密麻麻地记下了林文近3年来每一次参与养老服务的时间,而像这样的“时间存折”她一共有6本。

福龄金太阳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养老服务骨干企业,提供养、护、医融合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公司职工50%以上为一线护理和家政人员。2009年,董事长黄小蓉设想建立“爱心时间银行”,初衷很简单:为参与养老服务的每一位义工留下记录。

这张原本为义工和志愿者设计的“时间存折”,还得到了该公司一线护理员、助老员和社工的青睐。11年来,“时间银行”里的“储户”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4316人。

“储蓄这些时间并不是为了钱。”林文告诉记者,她每月的工资4000元左右,与很多行业相比,养老护理员岗位不算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吸引她和工友们成为“储户”的原因很简单:希望自己的工作也是服务时间能有个记录,看得见、摸得着。

在“时间银行”的“储户”列表里,还有不少职工的家属和亲友。

林文的丈夫高文星的名字就出现在名册里。他计时最长的一条“账户记录”是今年3月2日的夜里,在接到紧急求助电话后,陪着妻子帮中风的孤寡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时留下的。妻子是职工,丈夫是义工。这一夜,除了家属一声“感谢”,夫妻俩的养老服务时间被记录在“时间银行”里。

“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在自己需要依靠的时候,也会有人站在我们的身后。”黄小蓉告诉记者,在她设计的“时间银行”规则里,职工“储蓄”的服务时长换不回钱,但却可以换得服务、换回时间。

据该公司工会主席陈娟秀介绍,公司职工在8小时工作外,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公益服务的时间或捐献的物资,都可以按比例转化为“时间银行”里的时间。而这些滚存在职工“户头”里的时间可以用于免费兑换康复按摩、家庭日常保洁、旅游券、老年大学课程等养老服务项目。

林文告诉记者,按照她账户里目前的“时间额度”,她可以享受包括理发、洗头、剪指甲在内共计90个小时的个人护理服务。

林文却并不急着从“时间银行”里支取这些福利。她说,“一来我今年才60岁,在我的定义里还不算是一个老人,这些福利可以等到我动不了以后再用;二来我很享受账户里的数字不断增加的感觉,这让我觉得工作踏实、有价值。”

在金太阳,像林文这样不愿支取“账户时间”的人并不在少数。

68岁的“终身院友”、厨师秦登峰到退休了也没有提取账户里积累的时间,他说看到户头里的一条条记录,就会想起自己走街串巷给孤寡老人在固定电话上安装“一键通”紧急救助系统的画面。

今年20岁的社工何晓丽也决定不让存折里出现减号,她还把母亲从甘肃定西老家接到公司,母女俩一起“攒时间”。“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虽然现在工资低一点、收入差一点,但好日子在后头!”她笑着表示,“我的工作和账户都还处在上升期!”

该公司工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时间银行”成立9年以来,“储蓄”的“爱心时间”达到84600个小时。

“养老不是生意是公益,‘时间银行’也是一样。”黄小蓉告诉记者,“对于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而言,关爱、尊重比福利、金钱或许来得更重要,我们在‘时间银行’里滚存的不是钱,而是对职业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奉献。”

(责编:孙爽、徐玉涵)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