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商洛市总联合企业兴建社区工厂帮助留守妇女就近就业增收,这一扶贫创新做法在多个社区得到“复制”——

工会扶贫“孵出”社区工厂

本报记者 毛浓曦

2020年12月03日08:52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如何让留守妇女在顾家的同时就业增收?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农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会干部余伟联合企业创新——建社区工厂。随着社区工厂的成熟,“公司+社区工厂+农户”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成为商洛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品牌。

秦岭山区渐入冬闲,而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通讯电子产业园却一片繁忙。近日,在位于陕西商鹤开泰通讯电子有限公司的社区工厂内,近百名工人在忙碌着,割线、焊接、总装、发货……超过200种电子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海外。

“这里的工人多是家庭主妇,上班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可以7点多就来,也可以送完孩子吃完早餐再来,需要回家做饭做事随时可以走。”工厂负责人孙建荣一脸开明通达。

作为商洛最大的社区工厂,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在这里实现就业增收,为脱贫攻坚发挥作用。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兴建社区工厂是源于商洛市总工会在扶贫工作中的创新。

始于驻村扶贫试验

在商州东北方,丹江支流会峪河上游,有个地方叫农兴村,隶属于商州区北宽坪镇,是商洛市总包抓扶贫的村子。

农兴村山大沟深,偏远闭塞,人多地少,373户1244人中有贫困户141户489人。2018年,市总二级调研员余伟来到该村任第一书记,破败荒凉的景象让他感到压力山大。“村委会就是几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村集体的账上没有一分钱。”

余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农兴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此期间,余伟一直琢磨着如何让村里的留守妇女在看孩子、做家务的同时发挥余力,增收脱贫。这时他想起了一个朋友——孙建荣。有着多年做生意经验的孙建荣曾跟余伟提过一个思路:利用贫困地区的留守劳动力发展沿海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有可为。

2018年5月,余伟找到孙建荣提议就近修建社区工厂,“只要不出村、不太难、不耽搁家务。”两人一拍即合,孙建荣决定到农兴村试验一把。

在商洛市总支持下,村子里先搭起了一个彩条棚“临时工厂”;孙建荣负责找项目,买设备;余伟在村里动员留守妇女。3个月后,试验宣告成功:产品有销路,留守妇女能挣钱,技术与管理行得通。2018年9月,商洛市总投入10万元扶贫资金盖厂房。孙建荣这一方也加大投入,正式建成首家社区工厂。

2019年,社区工厂再扩规模,商洛市总与企业双双加大投入。工厂进入良性运转,吸纳留守妇女16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商洛市总累计投入45万元建成的厂房和剩余资金,作为村集体股份,每年为村集体分红4万元。

如今,农兴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民收入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总投资74.4万元建成的村委办公楼已经投用,宽敞明亮。“农兴村2019年底脱贫137户485人,仅剩的4户4人今年脱贫,贫困率由39.31%降至0.32%;在扶贫资金之外争取投资700多万元……”农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军龙对商洛市总的扶贫工作连连称赞。

成熟于移民搬迁社区

北宽坪的一角,是三期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这里住有260户868人。一家成熟的社区工厂就在这里——孙建荣旗下的陕西富卓电子有限公司。2019年6月,这家社区工厂建成投产,吸纳留守妇女就业达到了89人,其中贫困户53人。下楼就上班,下班就回家,打工、家务两不误,这里成了搬出山沟的家庭主妇们最关心的地方。

这是一个300平方米的平房加工厂,走进车间,几十位女工正在五排工作台上割线、焊接、安装,旁边放满了零件、成品;门口,打好包准备发货的电子产品码得老高。

42岁的刘敏荣是这里的工人:“上班自由,几点来自己定,干够8小时就行,每天75元工资,如果不想来了,在微信里给老板说一声就行。”她告诉记者,今年干得少点,每月大概1500元收入。

39岁的王莉是贫困户,丈夫在深圳打工,她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和孩子。别看她腿有点行动不便,手上的活儿十分麻利。“我每天早7点到,中午回家做饭,下午接着来。”去年冬天,五口之家正式脱贫,她的功劳不小。

其实,2018年商洛市总与孙建荣在农兴村扶贫试验成功后,北宽坪镇党委、政府很快通过市总工会向孙建荣发出邀请,提出将前期搬迁小区的22间门面房给他免费使用,随后又划出一块地供盖厂房用。在市总工会做工作下,孙建荣投资100万元建起了这家社区工厂。

从与政府配合,与工会合作,借助扶持政策,依托移民搬迁社区,到招工、培训、管理……“公司+搬迁点+贫困户”社区工厂模式在这里成熟起来。

向全区发展壮大

北宽坪镇的社区工厂建成不久,商州区就通过商洛市总等多个渠道向孙建荣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在商州区建立社区工厂。2020年4月,陕西商鹤开泰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在商州区通讯电子产业园投产。作为总部,这里配备了300余台(套)设备,可以为社区工厂的不断复制、拓展生产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与此同时,企业在周边各个移民搬迁小区“复制”社区工厂的做法。

走进商州区通讯电子产业园的社区工厂,各种类型的设备整齐摆放。“这是生产电线的,那是生产数据线的,那是插头……这些原材料配送到各个社区工厂,在那里加工成初级产品、配件,然后返回这里总装、发货。”孙建荣介绍说。

目前,在商洛市总的支持下,社区工厂已发展到6家,旺季就业的留守妇女近3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贫困户。这些女工在按劳取酬的同时,已有10人学会了手机销售,最高的每月获利600多元。孙建荣希望建成20~30个社区工厂,同时发展300~500个农户加工点,到时受益的贫困户将会更多。

看着一个个家庭生活改善,参与扶贫的各级工会干部大喜过望。“‘公司+社区工厂+农户’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了商州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和推广,这也成为商洛工会助力脱贫攻坚的品牌。”商洛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湘说。

(责编:孙爽、程宏毅)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