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上海利用红色文化场馆打造沉浸式课堂——

【弘扬“三个精神” 培育劳模工匠】在“半日学校”里聆听劳模讲初心故事

钱培坚

2021年08月04日16:41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在由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复原的“教室”里,4名劳模先进代表与职工分享自己的初心故事,鼓励大家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一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也让现场职工耳目一新,有了更深的感悟。

 

“中国梦·劳动美——人民城市 奋斗有我”上海职工直播课堂普陀专场“回溯精神之源 争当时代先锋”近日在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开讲。朱雪芹、梁慧丽、刘忠生、宋增光等4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劳模先进代表,受邀与现场职工代表和直播平台观众分享他们的劳动故事。

听外卖小哥讲拼搏故事

当天上午10点,在西苏州路1037号的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职工代表、工会干部等30余人齐聚课堂,聆听劳模的初心故事。

受台风影响,上海近来风雨连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增光是一位外卖小哥,这样的大雨天勾起了他的回忆:“雨天对外卖员来说是很辛苦的,道路湿滑,外面穿着雨衣,里面是被汗水浸透的衣衫。”2014年来到上海,7年间,宋增光从外卖员成长为站长,再到现在的培训专员,他用辛勤劳动,一单一单拼出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宋增光慢慢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也培养了包括看话剧和读书在内的许多兴趣爱好。他在同事间组织了“工友半日读书会”,丰富外卖小哥的业余生活。“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做服务行业难免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文艺爱好可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宋增光说,在他的带动下,身边喜欢读书看话剧的同事越来越多。

鼓励青年一代争做先锋

在现场听众、观看直播的网友中,年轻人占据了多数。劳模精神的传承,成为现场问答环节的一个重要话题。

“作为一名90后社区工作者,如何化解代沟,做好和老年人的沟通工作?”有观众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梁慧丽提问。梁慧丽笑称,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一名好的社区工作者首先要从嘴勤、腿勤做起,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才能暖百家心。”也正是秉持这样的工作准则,梁慧丽和社区居民携手将一个“烂尾小区”打造成“全国和谐示范小区”,被誉为温暖社区的“最美绣娘”。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朱雪芹回顾了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工发声、成为职工最亲“娘家人”的经历。她鼓励青年人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敢于作为、争做先锋。“一切幸福都是辛勤劳动创造的。”朱雪芹说。

上海市劳动模范刘忠生则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发挥一名党务工作者的作用,引领、倡导普陀区互联网产业党建联盟的青年积极学习党史,打造互联网版半日学校的成果。

沉浸式课堂让职工耳目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播课堂的活动场地设在由陈列馆复原的半日学校“教室”里。

沪西小沙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1920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把深入工人、组织工人作为建党的第一步,委派发起组成员在这里创办沪西工人半日学校。

今年6月,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开馆,成为一座集收集、研究、展示、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专业红色文化场馆。除史料陈列,馆内还复原了当年半日学校的教室、办公等场景。

在这间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学校教室里,聆听劳模们讲述的一个个既平凡又不凡的故事,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现场职工耳目一新、感悟颇深。来自普陀区一家民营企业的王先生在课后难掩激动之情:“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学习党史让我明白肩上重任,也更珍惜当下的幸福。”

据悉,本次活动在阿基米德、话匣子APP、劳动观察APP、官方微信公众号“申工社”、官方B站号“申工社”、上海普陀APP、官方微信公众号“普工英”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留言和关注。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