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全总要闻

应对发展需求,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首次进入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机器换人,机器“唤”人

李娜 朱欣 雷宇翔 史宏宇

2021年10月15日10:18  来源:《工人日报》

有人已经开始示教编程,有人还处在排障阶段……10月14日9时,四川省成都市西博城14号场馆内,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决赛已经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在比赛区域外各队技术指导和领队,紧张地通过实时直播画面观察赛情,小声感叹道:“考题设置虽然基础,但融合了很多生产场景,大家擅长的工种不同,薄弱领域就成了每个人的赛点。”

“决赛选手总数超过了老赛项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可见工业机器人在企业有着很高的普及度。”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赛项裁判长陈卫东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处于替代重复劳动的自动化阶段,需要大量能够驾驭机器人,将机器人装备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人”,但这类人才目前较为短缺,而职业技能大赛恰好为更多职工钻研技术、精进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历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工种都紧跟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比赛内容紧贴企业和职工队伍实际,直接与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接轨’。”大赛总裁判长金福吉表示,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特别是操作技术是当前紧缺技术工种,本届大赛增设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目的就是通过技能比武补上短板、应对发展需求。

机器换人,机器也在“唤”人。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需要,每3年举办一届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瞄准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目标,今年首次增加了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项目。历经数月准备,来自27个省(区、市)的81名一线职工经过层层选拔闯入决赛。

“一场‘大考’检验出了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作为一名维修电工,四川代表队的吴俊宏在省级选拔赛中以第二名入围决赛。今年22岁的他职校就读期间曾在工业机器人维修调试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各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但在完成本次实操比赛时依旧有些吃力,“通过参加技能比赛,找到了未来努力和完善的方向,很受益”。

“机器安装调整、电气排故、编程、系统联调,涉及钳工、电工等领域的技能应用环环相扣,哪个工序存在问题都会影响最终作品的呈现。”作为参赛队技术指导,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张文涛通过直播画面逐步向记者解析赛场上的考查点。他坦言,目前机器人在汽车公益领域应用广泛,生产线普及率超过80%,企业生产线向智能化转型阶段,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从业人员能力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

根据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应用人才到2025年缺口达450万人。缺口背后还有不少现实问题。

“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职业院校为主,学生毕业后发现学到的知识已经过时”“即便到今天,很多人对这一工种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还比较低”“高技能+复合型是方向,但是究竟怎么把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呢”……比赛间隙,休息区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本报成都10月14日电)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