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物联网改造技术、IPv6改造方案、边缘计算……一档满是“硬邦邦”技术话题的创业类访谈节目,竟然逆袭“走红”——

流量500万+,这档工会节目怎么做到的?

李润钊

2022年01月24日08:36  来源:《工人日报》

“播放量竟然超过30万!”1月10日,福建万物易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吴炳文在看到他参加的一档创业类访谈节目的播放数据后十分吃惊。

这档名为“对话三创”的节目,由福州市总工会、福建华榕(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当地媒体联合制作,自2021年10月开播以来,一共推出15期。数据显示,节目全媒体播放量累计突破了500万,其传播指数在福建省同时段广播节目中位列第一。

把优秀项目搬到“云”上优化推广

“这档节目是为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州)职工创新创业创造大赛量身打造的。”福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负责人蒋华玉告诉记者,首届大赛曾在线下设置了为期一周的职工创客营,创业导师面对面帮助职工创客梳理商业模式、优化项目方案等。有限的培训场地和经费让中心工作人员不得不思考,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邀请更专业的导师,还是用于支付更多职工创客“入营”所带来的食宿费用?大家想到了“云访谈”的方式。

2021年,借助“对话三创”节目,福州市总在大赛同期推出“导师陪跑计划”,邀请知名创业导师、研究机构和投资机构负责人透过直播镜头对参赛项目的专精特新属性进行汇总、梳理、筛选,最后将优秀项目搬上“对话三创”节目进行推广展示,进而实现对职工三创项目的深度孵化。

令蒋华玉意想不到的是,“对话三创”节目使本届大赛较上一届大赛增加了78%的报名人数,扩大了创业营的规模。还借助大赛链接了100位劳模、工匠、专业导师,以及100万元奖励补贴和100家创投机构等“海量资源”,节目由此走向更大的“流量场”。

处于迷茫期的创客获得专业指导

“物联网改造技术、IPv6改造方案、边缘计算……我们几乎把研发中心和车间里的话题都搬进了直播间。”吴炳文说。有人担心:这些“硬邦邦”的技术话题能“走红”吗?

“没有预算请明星,也没有渠道引流,更没有话题可以炒作。”曾经主持过多档热门节目的福建广电全媒体主持人李鑫,在刚接手这档节目时,对节目后续的“流量”没有太大期待。

然而,就是这样一档开播前不被看好的访谈节目,福州梦马原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鸣却一期没落看完了。林鸣的创业项目致力于为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提供办公场景搭建服务。在他看来,帮助职工创客链接资本和资源是节目最大的看点,导师们的建议十分实用,对他启发很大。

福州问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壮斌参加了去年的首届大赛,从中学到不少营商“秘诀”,本届大赛中他成了“对话三创”直播间的创客导师。透过直播镜头,李壮斌给正处在创业迷茫期的林鸣指了一条新路子:要有更精细的市场分析和更精准的客群定位。他建议林鸣借助创业贷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办公场景体验平台”,给予小微企业更直观的场景感受。

关注节目的不仅有创客,还有投资人。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郑罗平通过直播回放功能观看了15期节目。在他看来,相较于普通的创业项目,这些经过生产实践打磨的职工三创项目对全国各领域的投资人来说都更加“吸睛”。

“干货”让节目跨界传播

“节目吸引人,也在于我们有‘钱’。”李鑫说,由福州市总与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职工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是帮助节目走进更大“流量场”的重要因素。

据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钱磊介绍,这是全国首支“职创基金”,日前,该基金通过“对话三创”发布了两大公益项目:举办“2022年职工创新发展峰会”和实施“扶持职工创业创新”公益行动。当期节目的播放量达到50多万,是节目开播以来的峰值。为推动基金公益项目的有序实施,福州还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配套政策礼包。

获大赛创业组金奖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大优氧-微粒径负氧离子生成剂”项目负责人张晓昊告诉记者:“通过大赛和节目的推广,项目的第三个生产基地有望落户福州。”

“节目有‘干货’,也就有了影响力。”阳光学院教师、国家就业指导师赖靖靖感叹,“对话三创”节目将国企、高校等相关机构和劳模、企业带头人等汇聚起来,让这些力量聚沙成塔,从而形成跨界传播、跨领域传播的合力。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分享到: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