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

2022年06月03日15:14  

6月2日,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举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来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嘉宾: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候选人、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马璐;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部部长张晓辉;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峰;北京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北京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潘建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职工董事、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齐小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高级技师曹彦生

时间: 2022-06-02

 

张晓辉: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恰逢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5年来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爱,着力讲好产改故事、产业工人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改革、共同推进改革和“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浓厚舆论氛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新闻发布会,邀请全总领导和相关同志发布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和同志,他们是: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候选人、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马璐同志。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峰同志。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北京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潘建新同志。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职工董事、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齐小伟同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高级技师曹彦生同志。

下面,首先请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候选人、书记处书记人选、党组成员,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马璐同志,向大家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来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打算。

马璐介绍有关情况

马璐: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致贺信,向广大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致以诚挚问候,向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这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深刻阐释了产业工人的地位和作用、推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强调要强化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等,为我们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自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改革方案》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改革办具体指导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各相关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履职尽责、积极推进、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工会和企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按照《改革方案》和中央改革办要求,全总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高度重视产改工作,部署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推动召开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指导改革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下面,受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组长陈刚同志委托,代表协调小组办公室,向大家介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关情况。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执政基础。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健全完善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坚定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信念,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努力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命题。目前,产业工人整体收入还不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农民工就业能力偏弱、融入城市难,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许多新情况,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推动问题破解上下更大功夫,不断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

《改革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举措和组织实施三部分内容。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改革,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保障产业工人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产业工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主要改革举措包括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5方面25条具体内容。

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推进情况

通过在国家和省(区、市)两个层面,健全协调领导机构,组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17年,全总会同中组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等8部委作为成员单位,中宣部等22个部委作为参与单位组成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协调小组建立了会议制度、改革任务牵头工作机制、联络员工作机制、调研督查督办工作制度等。各省(区、市)均已成立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机构,目前有23个省(区、市)的省委副书记、6个省(市)的省委常委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各地方制定产改专项规划或纳入地方整体规划,把产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或督查范围,压紧压实责任,创新改革举措,狠抓任务落实。

2021年全国总工会成立推进产改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牵头抓总职责,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部署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交流活动,加大成员单位间协调推进力度。推动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评价考核机制、全国产业工会作用发挥机制、专题培训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机制、分类指导机制等工作机制。协调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联络员会议、印发年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举办专题培训班、编发产改专报等方式,加强协调联系、综合指导、经验交流和组织推进。

四、五年来的主要成效

2022年5月19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总结了5年来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自觉坚定。中办、国办印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提升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了基本遵循。产业工人党员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中组部从2018年开始连续4年共下达产业工人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59.1万名,基本实现职工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100人以上企业有党组织的目标。全总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开展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思想状况调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中宣部和全总联合开展“最美职工”等学习宣传活动,举办“中国梦·劳动美”五一特别节目,发布9届全国“最美职工”91人次,制作播出9季《大国工匠》专题片,发布3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30名,引领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形成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时代风尚。

二是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积极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基本建立起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全总制定劳动和技能竞赛5年规划以及《关于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水平的意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动员3.7亿人次产业工人参与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大力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深化“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命名297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8.2万余家,20个一线产业工人创新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功举办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495项职工创新成果在线签订成果转化意向书,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从加强职业教育、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供社会培训资源等方面入手,为产业工人队伍技术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2022年新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培养水平提供法律保障。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改委认定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财政部会同人社部指导各地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资金1139亿元统筹用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同税务总局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的税前扣除限额由工资总额的2.5%提高至8%。人社部开展补贴性培训8300多万人次,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24万人。全总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中作用的意见》;会同教育部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培训各类农民工600万人次;建设“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培训职工1.5亿人次;加强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境外培训计划。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

四是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进一步提高。明确产业工人在各级党组织和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28个省级工会配备46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马毛姐、艾爱国、黄宝妹等3名产业工人党员被授予“七一勋章”;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达71.1%。中办、国办2018年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等;发改委开展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试点,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人社部出台“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突破产业工人职业发展“天花板”。

五是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发改委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约1.3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全总积极推动“三新”领域企业建会和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2020年新发展八大群体会员219.6余万人,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超过350万人。各级工会投入资金9.38亿元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8217个,服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5990.9万人。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来的经验和体会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对于推进改革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之所以取得积极成效,从根本上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必须坚持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改革导向。产业工人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坚持改革为了产业工人、依靠产业工人、造福产业工人,始终围绕产业工人特点和需求来谋划和推进改革,才能激发起广大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牵头,行业协会、企业充分发挥作用,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统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才能有力保障改革走深走实。

四是坚持改革完善机制。加大立法力度,推动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提高技术工人培养水平提供法律保障;推动修订出台《工会法》,将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明确为工会组织的法定职责。同时,在国家层面和部门层面,完善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制度政策,细化落实各项改革举措。通过修订法规、创新政策、健全制度,有效改革原有体制机制,确保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五是坚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在全国层面选取25个地方和企业开展了两批试点,带动各层级试点4000多个,编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案例汇编》,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推动产改工作提质扩面、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六是坚持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改革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不断凝聚改革共识,使社会公众对产业工人的贡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氛围更加浓厚。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出了动员令。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向深入,不断取得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进一步深化认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改革目标任务的要求,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认识、谋划、推进改革。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强化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把深化产改工作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信息共享、督查督办、考核评估,做好政策衔接,强化工作合力。在全面总结五年改革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是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加强对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持续用力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进一步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举办大国工匠论坛,大力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组织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建功立业,落实“十四五”时期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发挥产业工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推进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推进产教融合,打造若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工匠学院,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指导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数字素养与技能,举办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推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建好用好“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网上学习平台。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和待遇,健全完善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继续在推荐评选全国五一劳动奖工作中明确一线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人选比例;推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政策落实,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逐步壮大中高收入产业工人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加大对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状况的分析研判,聚焦存在的突出矛盾,推动解决影响队伍壮大的主要问题;稳岗稳企稳就业,努力保持制造业工人队伍总体稳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巩固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成果,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力量;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做好产业工人维权服务工作,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规范劳务派遣,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实际行动维护企业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开展十大产业百家企业专项行动和特色品牌行动、理论征文等产改五周年系列活动,编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职工知识50问》和第二批改革试点案例集,不断加大改革的宣传力度,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氛围。

张晓辉邀请记者提问

张晓辉:感谢马璐主席的介绍。现在请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供职的媒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王晓峰部长,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择业时优先选择外卖配送员岗位,实在找不到工作才去工厂上班。请问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人当工人?如何让年轻人进厂后呆得住、留得下?

王晓峰回答记者提问

王晓峰:我注意到近年来社会上对这个问题关注比较多。随着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和年轻人择业观的变化,一些年轻人主动选择从事快递员工作,还有一些年轻工人也选择从工厂转行到外卖配送员等岗位。对这个现象,我们应该理性和客观地看待,一方面,这反映了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对年轻人择业的尊重,也有利于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商品流通和扩大就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提高工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想有三个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以事业感召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年轻技术工人的培养,在今年“五一”前夕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一定会有力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制造业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年轻产业工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制造业企业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近年来,许多年轻产业工人在国防、装备制造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今年的“五一”系列表彰名单中,产业工人超四成,行业大类表彰最多的是制造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曹彦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引导,搭建更多让年轻产业工人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是要以待遇吸引人。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刚才马璐同志的介绍中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党中央强调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为了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广大劳动者。我们要加大产改政策举措的落实力度,不断健全适应经济发展、企业实际和员工期盼的薪酬分配体系,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要以环境留住人。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这将进一步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吸引更多劳动者学技能、当工人。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我们要推动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员工的住宿、伙食、文化生活、通勤等条件,维护产业工人的劳动经济权益,让他们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王晓峰部长,产改实施以来,产业工人最关心的薪酬、福利待遇有哪些改变?

王晓峰: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中央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等文件,为提高产业工人薪酬待遇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举措。总体上,产业工人队伍收入不断增长、福利水平有所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即便在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6.1%。其中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增长5.1%。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资结构更趋合理。多数企业工资项目设有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单元。据我们2021年开展的调查显示,67.19%的企业设置技能等级工资,64.84%的企业设置特殊岗位津贴,73.44%的企业设立带徒津贴。

二是高技能产业工人薪酬水平较大提升。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产业工人最高薪酬水平可达到相当于管理序列中层副职以上,一些企业产业工人最高薪酬可以达到相当于公司领导副职收入水平。

三是企业为产业工人提供福利增加。调查发现,随着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从提供免费宿舍、免费班车、免费午餐,发放交通、通讯、伙食补贴,提供健身设施、商业保险等方面,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更多福利。

当前,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特别是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一些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也影响到产业工人薪酬待遇的提升。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工人待遇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谢谢!

工人日报记者:请问曹彦生老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以来,您切身感受到了哪些变化?

曹彦生回答记者提问

曹彦生: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八三厂,获得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现在是精密制造车间主任兼智能装备与技术实验室主任。有三点体会:

一是产业工人队伍成长速度加快了。我200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亚军,之后很快,在25岁时获得高级技师资格。在产改政策的推动下,职工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就拿我所在单位来说吧,每年都要开展全员劳动竞赛,我的弟弟曹彦文22岁获加工中心赛项冠军,获得高级技师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集团公司获得该荣誉最年轻的职工。整个企业产业工人成长跑出了“新速度”,在近几年技能竞赛中,14人次获得全国冠军,目前企业拥有一支以40多名全国技术能手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发展通道打通了。我所在单位根据产改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了深化人力资源开发、激发人才成长活力的九条措施。我2017年获评高级工程师技术职务,不仅打破了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还打破了“工人”与“工程师”“干部”之间的身份界限。目前我所在企业已有14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企业还将获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同技术管理人员一样都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打破了产业工人成长的“天花板”。

三是职工地位提高了。产改以来,我先后登上全国总工会和央视联合举办的第七季“大国工匠”舞台、获得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大赛专家组长,单位还送我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在职博士,2021年还当选二院工会兼职副主席,与院领导一起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把一线职工的心声如实反馈给院党委。二院还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技能人员纳入院党委联系专家范围,定期听取意见建议。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的代表,我感到很自豪。

以上种种改变,都得益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我要更加坚定地把《方案》的相关改革举措和要求落实好,争做一名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

谢谢!

中新社记者:请问北京市总工会潘建新副主席,在地方这一层面是如何实施产改的?

潘建新回答记者提问

潘建新:2017年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推动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产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制定印发深化产改工作《实施意见》,各成员单位出台政策文件30余项。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题调研督查,选取23家不同类型单位开展试点。

二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印发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措施。每年发展产业工人党员3000余人。持续开展以“劳动光荣”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推荐优秀产业工人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落实优秀产业工人代表在群团组织挂职兼职制度,市、区工会均有部分副主席由一线劳模、农民工先进代表、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

三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工作机制。深化职工素质提升体系建设。开展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建立职工技能培训联盟。深化职工技能提升体系建设。瞄准世界、全国技能大赛工种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广泛开展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开展名师带徒等活动,开展“北京大工匠”选树,打造高精尖技能人才队伍。深化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加大创新发明项目助推资金投入,几万项职工创新成果直接转化落地。加大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印发《关于做好技能人才薪酬激励相关工作的意见(试行)》,指导和支持企业完善内部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增强技能人才获得感与职业荣誉感。

另外,我们推动“两新”领域工会组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探索的“两个向前一步”“双沟通”“两个全覆盖”经验,得到全总领导肯定。简要介绍这些,关于媒体朋友感兴趣的产改话题,欢迎你们到北京实地采访。

谢谢!

法治日报记者:请问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是如何实施改革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齐小伟: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改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网公司统一部署,着眼打通“最后一公里”,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首都发展需要和践行国网战略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取得了积极成效。广大职工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地位待遇进一步提高,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圆满完成冬奥保电攻坚等国家重点保障服务任务,在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当标杆,不断擦亮国网品牌。工程公司张磊获评国网公司首席专家,3名技能人才获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称号,产生国网技术能手3名,电力行业技术能手1名。

一是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构建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制定公司技师及以下技能等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完成向北京人社局30个技能工种备案,组织开展2019年度、2020年度2000余人次技能等级评价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按照“岗位薪点积分+专项奖励”的方式,激励引导职工提升技能评价等级。坚持以赛育人,以赛促培,自2017年承办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圆满承办4次,涉及农网配电营业工 、装表接电工、电力电缆工3个工种,累计参赛选手达1878人,40名职工通过大赛被纳入到北京市技能人才库,12名职工获评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2名职工获评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搭建了职工成长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促进了职工技能水平快速提升,推动了首都电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打造了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队伍,为公司更好的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是着力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每年拨付专项补助,已建立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35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8个。发布新型电力系统2022专项任务并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召开公司科技大会,组织科技月专题活动,举办院士讲坛、新型电力系统专家论坛,开展新型电力系统高级科技人才培训。统筹建设劳模工作室、“青创先锋”、QC小组、首席专家等创新载体,发布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谢谢!

张晓辉: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为了让广大媒体记者朋友充分了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关情况,我们在会场为大家准备了相关背景材料,大家可以自行取用,欢迎大家对产改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全总新闻中心将积极配合大家开展工作。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在这里提前祝各位记者朋友端午安康、吉庆有余。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中华全国总工会

(责编:蔡雨荷、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