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2022劳动热词

陈俊宇 杨召奎 王维砚 朱欣 徐新星 赵琛

2022年12月26日10:09  来源:《工人日报》

年终策划

2022年即将翻页。围绕一年间劳动者的关注焦点、内心期盼,劳动领域的热门话题、热点事件,我们用10个劳动热词对这一年进行总结。

这一年,劳动者的期盼和呼声有了回应——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的一揽子“稳就业”政策,让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的全年就业目标提前实现;“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实施,银发族的晚年生活将更有保障;离开工地的“超龄农民工”受到关注,他们正走在转型就业的路上;“劳动课”升级为全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实现全面发展。

这一年,一系列事关2亿技能劳动者的重磅政策落地——“‘产改’五周年”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产业工人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新八级工”制度打破技能人才晋升的“天花板”“隐形门”,技能人才迎来“黄金时代”;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目标已经划定,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和技能支撑。

这一年,受疫情影响,劳动者的职场生活有了新变化和新体验——“直播带岗”成为求职招聘新渠道,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在“云”上双向奔赴;企业通过居家办公、AB岗轮班等方式,控制员工到岗密度,随着“阳康”的上班族陆续返岗,“到岗率”正不断攀升。

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团结奋斗”,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编者

 

团结奋斗

背景:“团结奋斗”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主题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观察: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

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产改”五周年

背景:今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迎来5周年。5年来,一大批顶层设计逐步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效,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主力军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地位和待遇稳步提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观察:这是一场造福于民的重大改革,凝结着亿万产业工人共同的心愿,更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5年间,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一项项鼓舞人心的改革行动铺展开来: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3.7亿人次参与,“求学圆梦行动”培训农民工600万人次,28个省级工会配备46名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千千万万产业工人正朝着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迈进。

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蓝图,对“产改”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深入推进“产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和技能支撑。

新八级工

背景:3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为八级,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观察:“新八级工”制度来了,技能人才的“黄金时代”也来了。这项事关全国2亿技能劳动者的人才评价制度,有利于打破技能人才晋升路上的“天花板”“隐形门”,进一步畅通他们的发展通道,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引导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八级工”不仅是顶级工匠的代名词,也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因此“新八级工”制度也承载着人们对于重塑工人荣光的期待。相信,随着“新八级工”制度落地落实,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明星效应也将进一步释放。

个人养老金

背景: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发布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年缴纳上限为1.2万元,参加人缴费即可享受税费优惠,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

观察: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我国的养老第三支柱开始“支”起来了。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目前,“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第一支柱覆盖10.5亿人,第二支柱正在做强,第三支柱一直缺乏统一制度安排。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这一短板终于补上了。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个人养老金不仅给养老金市场提供了新选择,也为应对老龄化议题增加了新渠道,有望提高参加人的养老待遇水平,让银发族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和保障。

高技能人才

背景: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

观察:如同金字塔的建造,基石和塔顶石同样重要。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高技能人才还存在结构性短缺。此次印发的《意见》是从国家层面对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体系性、纲领性的强化,这也标志着我国对于技术工人的培养、使用、奖励等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框架已经形成。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庞大且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

超龄农民工

背景:3月,本报关于“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的报道引发关注,并冲上当天的微博热搜榜榜首。报道中表示,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超龄农民工正逐步告别建筑工地。

观察:安全考量是各地出台超龄农民工“清退令”的主要原因,但超龄农民工的处境也令人担忧:离开工地的他们该何去何从?有地方回应称,超龄者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但可从事保洁、保安、仓管等工作,由施工方协调工人转岗分流。也有地方短期内采取柔性政策,动态调控用工安全。

11月9日,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企业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为有就业需求的大龄农民工免费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让超龄农民工择业有机会、养老有所依仍需各方继续努力。

稳就业

背景: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加之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稳就业压力较大。为此,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观察: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的就业政策,可以用“实”“精”“新”来概括。首先是政策“实打实”,无论是真金白银的稳岗扩岗政策、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还是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留抵退税政策,都有助于企业“松口气”“加把劲”,保证了就业岗位稳定。其次是“精准发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最后是“不断创新”,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就业增量,优化就业服务。

这些稳就业组合拳,是提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全年目标的坚实基础。

直播带岗

背景:直播不仅可以带货,也可以带岗。疫情发生以来,不少用人单位和招聘平台将招聘会搬进了直播间,直播带岗正在成为求职招聘的新渠道。

观察:“直播+”持续撬动着就业市场,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带来新体验,让双方在“云”上“双向奔赴”。

对用人单位来说,将岗位“请”进直播间,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招聘信息能以更直观的方式“触”达屏幕前的求职者,面试官也能与求职者实时互动交流,针对求职者关心的岗位需求、薪资待遇、用工环境等问题,现场连线作答;对求职者而言,以前求职需“跑腿”,现在“点投”就管用。

直播间里,供需双方的信息差在减少,招人才、找工作这件关乎企业发展、人生规划的大事变得更轻量、更便捷,这也是疫情之下,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益尝试。

到岗率

背景:今年以来,由于疫情形势不断变化,一些地方关于到岗率的政策也多次发生调整,不少劳动者都经历了居家办公和去单位上班的“循环”。以北京为例,5月23日,北京要求实行居家办公区域内的单位到岗率不高于30%,此后,随着疫情好转,这一规定取消。11月22日,北京再次要求加强人员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到岗率。12月12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北京明确不再设置到岗率上限。

观察:在这一年里,居家办公、视频会议成为不少上班族特别的职场记忆。为实现防疫、办公两不误,很多企业通过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AB岗轮班等灵活办公形式,降低办公人员密度,控制“到岗率”。疫情期间,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之间找到平衡,对到岗率的把握,也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随着“阳过”的上班族在“阳康”后陆续返岗,到岗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复工复产“指数”。期待疫情散去,我们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劳动课

背景: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升级为全国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新课标规定,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3大类别,一共设置10个任务群。目前,许多地方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开学第一课”。

观察:德智体美劳,一个不能少。70后、80后记忆深处的劳动课又回来啦!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有助于弘扬劳动精神,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引导他们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实现全面发展。

好政策需要执行好,落实好。如何让劳动课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准确理解和有效拓展“劳动”的内涵及具体场景,防止劳动课变成“田园秀”“家长代劳”,真正实现让学生热爱劳动、享受劳动,从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责编:皮博、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