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福建泉州市总工会持续推动“劳模工匠进班组”——

师徒结对“一对一” 技术引领“心连心”

李润钊

2023年10月19日10:14  来源:《工人日报》

从一名普通的焊接工到公司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班组负责人,从铁拓机械企业学院机器人焊接培训导师再到登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的舞台……18岁就开始从事焊接工作的吴培文,近年来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飞奔”。在本周福建省泉州市总工会举办的“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中,站在宣讲席上的吴培文感慨:“这一切的改变,得从市总工会两年前举办的劳模工匠师徒结对活动说起。”

2021年9月,在泉州市总的“牵线搭桥”下,福建省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焊接班组焊接工吴培文,与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检中心讲师陈江兰正式签订了师徒协议。福建特检院泉州分院是泉州市30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之一,陈江兰作为“泉州工匠”和基地培训导师成为当地“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的首批特派员,为吴培文提供“一对一”师徒结对传帮带服务。而在此之前,吴培文的手工焊技术是在车间里的老师傅们那“偷师”学的。向劳模拜师,这还是他职业生涯里的头一遭。

结对期间,陈江兰通过送教入企、送课进岗等方式,对吴培文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焊接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在劳模师傅帮助下,我的技艺水平大幅提升。”回忆起师徒结对前,自己举着焊枪搞手工焊的日子,吴培文感叹,“以前是提着焊枪就开干,现在脑子里会提前想一想,该选用什么材质、选择多大的板、设置什么参数等。”他坦言,从手工焊接向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转变,给他这样的一线工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不仅考验焊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也加快实现传统生产模式和技术观念的更新。在陈江兰的带领下,一条条焊缝在吴培文的眼中渐渐变得立体起来。

3年来,依托泉州工会“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陈江兰收了56名徒弟,包括陈江兰在内的436名劳模工匠与1237个班组的1.3万多名一线工人结成师徒,其中超过80%的一线职工得到了技术等级和岗位职级的提升。而在劳模工匠师傅们的带领下,吴培文和徒弟们在生产中遇到的327个工艺难题被成功破解,超过245项职工创新成果在车间中涌现。陈江兰和劳模工匠们也被当地企业称为“工特派”(劳模工匠特派员)。

泉州市总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部分民营企业对车间班组技术人才的培养存在短板,班组职工的技术成长被局限在了一个车间之内,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班组之中。受限于完成生产计划的工作压力,班组工“向外”接触新技术、新理论的机会被大大压减。调查中,超过50%的职工表示,没有接受过班组以外的技能培训。而超过75%的职工希望打破班组的界限实现更广泛的技术交流,其中90%的职工表达希望“师从劳模工匠”的强烈意愿。

因此,让劳模工匠带着实操技术和最新理论走进车间、走近班组,让班组成员跟随劳模工匠实现更大范围的技术交流,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青年一代班组中萌芽、生长,成为泉州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的初衷。而在“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的带动下,3年来,泉州工会已经打造了100个“工匠型班组”。

今年,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贯彻落实泉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行动的要求,泉州工会以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的实施力度。全市所有“产改”试点企业都纳入“劳模工匠进班组”活动的结对范围,每个试点企业将选取1~2个关键技术型班组,参与班组以外劳模工匠的结对共建活动。

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韩卫华告诉记者,泉州工会还将建立“工特派”数据库,对不同专业领域劳模工匠“进班组、助企行”进行信息化管理,帮助劳模工匠和企业班组实现精准对接,为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交流互动提供便利。力争到2025年末,实现组织2000人次劳模工匠进班组,为企业解决1000个现场技术问题,帮助3万人次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激活班组也就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劳模工匠进班组既是从细微处助企发展,更是在源头处凝炼匠心。”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卢秀萍表示,泉州工会将以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为引领,通过发挥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工匠学院和劳模工匠工作室的集群作用,以班组为单位,创新“师徒结对‘一对一’,技术引领‘心连心’”的产业工人培育模式,持续推动“工特派”为车间班组注入“心力量”,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走进生产一线、驻进职工心间。

(责编:皮博、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