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打通隧道,迎接希望

蒋菡

2024年01月29日09:16  来源:工人日报

1月21日,大寒节气后的第二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克什克腾隧道口外,上午11时的气温低至零下26摄氏度。官帅在雪地里站了一会儿,眉毛就结了霜,寒气直往脚底钻。

一个简短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庆祝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克什克腾隧道顺利贯通。这条长10.691公里的隧道,是目前内蒙古最长的铁路隧道。

“这么长的隧道干通了,很自豪!”作为中铁电气化局集通项目克什克腾隧道1号斜井技术主管,官帅一脸高兴。这名33岁的年轻人,脸上挂着大大的眼袋,这是3年来昼夜交替艰苦工作留下的印迹。

集通铁路自西向东途经内蒙古13个旗县,是连接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也是“蒙煤东运”的重要能源通道。2020年9月开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后,集通铁路将由现在日均运行27对列车增加至40对,年货运量将由目前的3600万吨提高至8000万吨以上。

“很艰难,很艰难。”谈及建设克什克腾隧道的过程,集通项目现场负责人徐小宁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能按时顺利贯通太不容易了,仅2023年一年时间就完成正洞开挖掘进9.2026公里,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冷是首先遇到的问题。该隧道2020年9月28日正式掘进,2020年12月17日,气温骤降至零下33摄氏度,当时工作面还都在洞口,“太冷了,混凝土也不易凝固,只能停工。”这一停就停到次年4月。

后来又由于疫情等因素,再次停工。徐小宁说,再后来为了保证工期,他们在两个斜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斜井,一共有8个掌子面同时掘进。

工序安排也进一步优化,班组之间的流程衔接更紧凑。这个班组干完,下个班组已经等着了,开挖、出渣、支护、喷浆,无缝衔接,24小时不间断。

复杂的地质条件带来了一道道难题。克什克腾隧道正洞穿越9条断层破碎带,3次下穿既有铁路线路,围岩变化频繁、涌水突泥多发,施工难度大,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集通项目安全负责人苗文勇告诉记者,现场风险源比较多,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团队采取了超前支护预注浆、超前密排小导管等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关键工序质量,还采用了地质雷达等信息化手段预判风险。

长期在黑黢黢的隧道里干活,官帅觉得,有时候就像看不到尽头一样。直到隧道打通那一刻,光透了进来,“隧道通了,希望就有了。”

眼下,隧道贯通后,剩下的只有些零碎的小活儿了。

距离克什克腾隧道口2公里处,是十多间板房组成的一个工人宿舍区。记者注意到,几乎每间房门口都挂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羊肉——工人们准备带回老家的年货。这里的最高气温也在零下,大自然就是个大冰箱。

“内蒙古的羊肉好,大家都想带点回去给家里人尝尝。”中午12时,下班回来的操作工杜兴平笑着说,“我还捡了些野生的菌子,已经寄回去了。”

脱下满是尘土的工装,换上一身干净衣裳,杜兴平像换了个人一样。他个子不高,但很精神。“辛苦两年,隧道终于贯通了,很高兴。”他的眼睛亮晶晶的,笑盈盈地说,“今天下午把工资结算一下,明天就回家了。”

开挖班的王嘉文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工作上的事儿圆满完成了,人也平平安安的,现在就等着回家过年了。”

48岁的他以前还在建筑工地、煤矿、铁矿干过。“干隧道,又湿又脏,水多泥多,空气不好,灰尘大,噪音大。”他边说边屈指一算,干这行已经20年。

王嘉文把3个儿子都送进了大学。如今大儿子已经工作,当上了医生。“明年接着出来干,还有两个儿子读书要供呢!”

对他们来说,生活也像打隧道,一点点打通,一点点地迎接越来越多的希望。

(责编:刘琼、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