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

32年来,李辉一直用专业技能守护电网安全

奔跑在创新一线的“工人发明家”

赵黎浩

2024年03月22日08:28  来源:工人日报

继电保护是特高压电力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防止大面积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等提供核心保障。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变电修试所继电保护工、特级技师李辉的拿手绝活,便能迅速分析判断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自动装置动作行为的正确性,找出故障发生点。凭借精湛的技艺,李辉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近日,李辉入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32年来,李辉始终坚持在生产实践中创新发明。截至目前,李辉累计完成37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牵头开展各类大修技改1000余次,排除15项电网安全重大隐患,先后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60余项,主导制定2项国家标准,解决1个国际性难题,拥有6项行业首创技术,服务电力系统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创新发明的初心

在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和键盘已经严重磨损。

“1998年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八九百元,买这台电脑花了我1.8万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但也因为它,让我随时能在电脑上画电路图。”李辉还买来一大堆继电保护装置相关的元器件和前沿专业技术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

对李辉来说,先进技术是抵挡不住的诱惑。

1992年参加工作的李辉,见证了电网继电保护专业的蜕变之路:从电磁型保护到整流型保护,从晶体管、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智能化微机保护。李辉常说,继电保护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专业,学习新技术后便可以做大量的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促使他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如果掌握了新技术的原理,就能够在实践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李辉记得,2000年微控制器大量运用,他试图弄清楚程序运作背后的原理,买来一些装置的开发板来学习,最终用学到的知识开发出了多项成果。

李辉最喜欢用创新发明解决一线生产难题。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智能矢量测量分析仪、10kV断路器航空插头固定装置、组合式测试夹……一个个创新成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网运行安全性。

自主研发彰显匠心

众多创新成果中,有两块电路板最让他引以为傲。

一块电路板诞生于20多年前,由李辉自主设计、编程、调试。由这块电路板制作而成的国内最早的微机风冷控制器验证机,提高了散热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此前,变电站主变压器循环散热控制系统都是由电磁元件构成的,故障率高,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变压器被迫停运。

李辉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改进设备,与厂家合作研制出微机型散热系统,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之后,李辉又带领团队主导制定了此项技术的国家标准。

“第一块电路板一次就做成了,这验证了一线工人也能成功设计电路板,开了个好头。”李辉告诉记者。

另一块电路板诞生于2018年,安装在李辉团队自主研发的“不停电自动快速调电装置”里。

李辉介绍,跨片区不停电调电,动辄需要几十个专业人员配合才能完成,各类风险激增。他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了这块电路板,解决了跨片区更换供电电源难问题。这填补了国内无专用快速调电装置的技术空白,将原本需要停电5小时的工作,缩短为不停电1小时内完成。电路板还成功转化为产品,目前销售额达425万元。

让每一座变电站嵌入“中国芯”

最近,李辉带领团队研发的基于龙芯CPU的数字式保护、测控及在线监测一体机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效,样机准备开始应用了。“把国产龙芯CPU的一些技术移植到我们的设备上来,实现芯片国产化,安全、自主、可控。”李辉说。

2009年,在一次变电站技术改造中,由于引进的国外技术、设备较多,他和团队吃住在变电站,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任务。那次经历让他陷入了思考,他意识到,关键设备、关键器件、关键系统上要提高国产化率,将来才能不受制于人。

从那时起,李辉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要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中国芯”嵌入继电保护装置。

在《基于龙芯的保护、测控、在线监测一体机验证平台》项目的资助下,李辉带领的团队已经完成初步验证机开发。“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要应用才能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它。我们从最基础的单片机学起,已经开展相关研发工作6年了。”李辉说。

李辉介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龙芯系列芯片的应用研发工作。如今,李辉劳模创新工作室从成立时的10人发展到54人,工作室成为带动昆明供电局职工钻研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平台,也成为年轻人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

未来3年内,团队还将开展8个有关项目的研发,争取早日让每一座变电站嵌入“中国芯”。

“我老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但是我有信心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助力推动最先进、自主的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电力安全,实现技能报国。”李辉说。

(责编:皮博、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