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仕强
2024年10月22日10:39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重庆沙坪坝区总试点开展“骑手友好街区”建设,从制度、信息、设施和人际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停车难、休息难、进小区难等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多方共赢。
“天星桥街道晒光坪62号门口的路面坑洼,已有骑车的居民在此处摔倒,请及时处理。”日前,重庆市外卖小哥岳晟枫在“红岩轻骑兵”基层治理群里发出这样一段话,并配上一张照片。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对路面进行修补,1个多小时后,路面恢复了平整。
类似的情况经常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各街道、社区上演。今年5月,在全国总工会、重庆市总工会、沙坪坝区总工会三级工会组织推动下,该区建成重庆首个“骑手友好街区”,30名工会会员骑手受聘为兼职网格员,陈家桥街道、渝碚路街道和10个小区被确定为首批“骑手友好街区”创建单位。
让奔跑的心有个“家”
今年5月以来,沙坪坝区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迎来“福音”,该区多个社区、小区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还设置了专属停车区。
“以前进小区,我们常需与管理人员周旋,进小区后寻找楼栋也常面临困难。如今,专用车道的开通和骑手地图的设置让一切变得顺畅了。”谈及这些改善,岳晟枫眼中闪烁着感激。
这一系列暖心举措的背后,是重庆市总和沙坪坝区总深入一线、倾听骑手心声的成果。沙坪坝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单大国介绍,在蹲点工作中,他们发现骑手面临进小区难、找楼栋难、停车难、休息难等问题,经多方协商后,决定试点开展“骑手友好街区”建设,从制度、信息、设施和人际4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困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骑手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实现骑手体验优化、居民生活便利、社区秩序良好等多方共赢。
“以前,我们只能将摩托车驶入小区道路,停放在楼栋的入户大厅,遭到居民的投诉。”岳晟枫坦言,如今,平台向物业动态提供了他们的信息,扫码进入小区后,可以通过车库到达每栋楼的电梯口,大大节约了派送时间。
“服务对象”变“治理力量”
8月中旬,外卖配送员陈科发现陈家桥街道一小区附近有个巨型马蜂窝,存在安全隐患。他随即拿起手机,将这一场景上传至陈家桥街道“红岩轻骑兵”微信群。
随后,桥南社区立即响应,第一时间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消除了隐患。“每次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我就感到自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在社区中的每一次送餐经历。”陈科表示。
“目前,全区已在骑手群体中发展了300余名兼职网格员。”单大国告诉记者,为把外卖配送员这一工会的“服务对象”发展为基层“治理力量”,区总通过举办受聘仪式,为骑手现场颁发“兼职网格员”证书,带动更多骑手加入。同时,区总还联合区委组织部、社工部等部门定期召开座谈会、培训会,提升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
渝碚路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李珊表示,“骑手友好街区”的创建,为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双向奔赴”带来多方共赢
沙坪坝区开展“骑手友好街区”建设以来,不仅优化了骑手的工作环境,还促进了居民生活的便利与社区秩序的和谐,骑手与社区的“双向奔赴”带来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渝碚路街道站东路社区,随着“骑手友好街区”建设的推进,骑手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增多,误解减少,矛盾纠纷下降,社区氛围更加和谐。居民李阿姨感慨地说:“以前总担心骑手骑车太快不安全,现在看他们有了专用车道和停车位,我们也放心多了。”
单大国表示,沙坪坝区总计划推出多项新举措,如开设职工夜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技能提升和职业转型的机会;进一步畅通权益保护热线,为骑手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举办骑手与居民的交流活动,促进骑手与社区深度融合,并定期举行骑手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措施等,不断完善“骑手友好街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