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2025年02月25日08:08 来源:工人日报
“我们构建了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激励机制,晋升技能通道L1、L2层级的技能人员薪酬水平分别与公司中层正职、副职管理人员相当。”在日前召开的大连市政府和市总工会联席会议上,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张健介绍经验时说。
这是辽宁省大连市多部门合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典型缩影之一。大连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有利于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水平的体制环境。
2018年以来,大连33家市直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推动出台了思想政治引领、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教育、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等40余个文件,就开展技能竞赛、发挥劳模工匠作用、选树优秀班组长、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工作形成共商机制。
合力推动,让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
“大学毕业入职后,企业完善的政策机制让我逐步成长为一名继电保护专家。”国网大连供电公司二次检修工区副主任董明说。13年来,他累计高质量完成电网改造任务20多项,消除设备隐患192处,完成计算并下发定值单3000余张。他曾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还是辽宁电网继电保护专家工作组专家、东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技术状元。
国网大连供电公司各部门合力构建了基于能力模型的劳模工匠全生命周期成长体系,从荣誉奖项、专业技能、人才称号、竞赛调考、创新成果、履职绩效、媒体影响等12个维度分类归集指标,建立量化积分模型,为劳模工匠的申报储备、培养考核、评选激励提供科学依据和明确标准。同时,将劳模工匠选树与专家评定、优秀党员评选、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绩效管理等统一起来,推动公司劳模工匠和专家人才青蓝相继、精英辈出。
像董明一样优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在大连还有很多。6年来,大连市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人才占比发生明显改变。截至目前,大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2.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30%。
6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制定落实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出台思想政治引领、职业技能提升等40余个文件,形成共商机制。大连市总工会牵头抓总,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协同工作机制。
技能成才,让有志者人生出彩
“根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新茶饮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调饮师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职业种类。”大连商业学校高级讲师唐为成说。2024年7月7日,他在大连市第六届“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暨全市调饮行业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冠。
近年来,大连市将技能大赛融入推动产改进程,劳动和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工匠人才破土而出。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大连市连续6年搭建“工匠杯”擂台,组织竞赛300余场次,60多名职工通过竞赛获评辽宁五一劳动奖章,106名职工获大连五一劳动奖章,近万名职工被通报奖励。
截至目前,大连市共选树“大连工匠”82人,建设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站)67家。建有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45个,市级199个;省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34个,市级246个。此外,大连市还推荐10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3人获评“兴辽英才计划”高技能人才,各级人社部门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74万余人次。
近3年来,大连市总工会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支持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建设、群众性技术创新等活动,激励职工在实践中练就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激励保障,让产业工人全面发展
多年来,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职工李俊凯对大连市各级产业工人队伍激励政策的变化感受越来越深。
他所在的企业连续多年开展全体职工参与的金字塔式技术改善改进活动。金字塔的中间是生产车间组织的月度金银铜奖评比,为改善有成果的职工发放奖金。金字塔的上端是公司每季度的优秀改善成果发布会,以公司高层和相关业务单元负责人组成的评委团,采取现场打分,评出金银铜奖,最高奖励3000元。李俊凯2024年实现改善169项,平均每两个工作日就提出一项改善,提高了自己的薪酬待遇。
在大连,像李俊凯这样得到激励保障的一线职工还有很多。为充分保障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大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连续21年开展“双合同月”“集中要约”等活动。大连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反就业歧视专项执法、安全生产检查、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等行动,推动职工医疗互助“一站式”结算,落实产业工人在人大、政协换届中的代表、委员比例和人数,推动提升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让产业工人成为社会尊崇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