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垒
2025年06月22日08:44 来源:工人日报
“过去只能靠单打独斗,现在有联盟成员协同攻关,效率提升了3倍。”从事变电运维26年的刘广辉是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的高级技师。在枣庄市工匠联盟的赋能下,他带领“红石榴”创新团队完成了第50项电网技术革新,出自研发团队之手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年节约运维成本300万元。
山东枣庄是鲁班故里。这里建有鲁班纪念馆,每年开展“百工圣祖鲁班”诞辰祭祀祈福大典等丰富的民间活动。2023年10月,枣庄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研究决定,自2024年起,将每年的6月11日设立为“鲁班工匠日”。
同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出台《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 叫响鲁班故里打造“工匠之城”实施意见》,以“擦亮一个品牌,建设四个高地”为总纲,构建起“政策引领+机制创新+文化浸润”的工匠培育体系。
建设“鲁班工匠”主题公园、工匠街、工匠墙、工匠栏,制定发布“鲁班工匠”专属标识,编印“鲁班工匠”专属邮册……在枣庄,全市上下形成了尊崇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在枣庄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闫羲和看来,设立“鲁班工匠日”是对“工匠鼻祖”鲁班的致敬,更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以城市之名致敬工匠,有利于营造尊工爱匠的浓厚氛围”。
近日,在山东威达重工“王亮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齐鲁大工匠王亮和他的徒弟陈磊正围着一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调试参数。这套由师徒团队研发的国产智能控制系统,使机床精度达到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70。“没有师傅手把手教,我可能现在还在车间打杂。”23岁的山东威达重工数控技工陈磊感慨道。
枣庄市总将“名师带徒”制度化,推动100余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职业院校结对。峄城区“丰源工匠”与区职业中专签订协议,让学生带着企业的真实课题进车间。滕州市“鲁班工匠”张兴柱开设“周末课堂”,为青年工人讲解机械制造工艺。
近年来,枣庄市总创新实施市、县、企业三级“纵向评”,行业、系统“横向评”的工匠评选模式,打造“鲁班工匠”“滕州工匠”“丰源工匠”等110余个工匠品牌,培育的1242名各级工匠,涵盖煤炭、化工、水泥等传统行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行业,涌现出师徒工匠、父子工匠、夫妻工匠、姐妹工匠、乡村工匠等各门类、多类型的工匠人才,在多个行业领域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为培养更多面向未来的工匠人才,枣庄市总创新实施“未来工匠”培育计划,将工匠培育工作前置到大中专院校,组织具有创业经验和职业规划资格的专业人才,组建“未来工匠”职业规划导师团,举办“留枣创业、工赢未来”职业规划宣讲会,推动设立企业、项目开放日,开展“未来工匠”入企体验活动,与有留枣来枣创业就业意愿的学生签订《“未来工匠”培养意向书》,建立“未来工匠”孵化库,分类管理,跟进培养,优先为“未来工匠”提供学习、实践机会,为工匠队伍发展壮大积蓄后备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省、市级创新企业71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59个,为工匠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舞台。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4.88万人、高技能人才超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