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

【百年鑄輝煌 奮進新征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馬璐

2025年04月22日08:12  來源:工人日報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展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視和關心關懷。百年來,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斗歷程中鍛造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領著我國工人階級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創造了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也必將激勵我國工人階級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一往無前、勇毅前行,開創美好未來。

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論述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這是關於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豐富內涵的首次系統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生動體現。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勞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全部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勞動是人類全部社會關系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勞動是促使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深刻揭示了勞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同時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是勤於勞動、善於創造的偉大民族,歷來將勤勉勞作視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 倡導“勤則不匱”“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也是推崇工匠的民族,木匠鼻祖魯班、紡織家黃道婆、設計和建造趙州橋的工匠李春名垂千古。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涵養,同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既傳承老一輩勞模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優良傳統,又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鮮養分,催生出求新、求變的精神品格,呈現著社會發展進步的最新方向,激發出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激勵廣大勞動者立足崗位追求卓越、建功立業。

二、充分認識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大意義

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在工會的組織動員下,在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領感召下,我國工人階級以主人翁姿態投身黨和國家的事業,靠勞動創造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不朽篇章。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孕育於革命戰爭年代。20世紀30年代,中央蘇區發起熱火朝天的生產運動,毛澤東主席將寫有“春耕模范”的獎旗和印有“勞動模范婦女”的竹笠贈給先進人物,通過表彰典型推動生產、發展經濟。20世紀40年代,延安等革命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涌現出“邊區工人一面旗幟”趙佔魁、“兵工事業開拓者”吳運鐸、“新勞動運動旗手”甄榮典、“支前模范”馬毛姐、“婦女活動帶頭人”郭鳳英等一大批先進人物。一個個勞模先進匯聚起強大精神力量,極大調動了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積極性,為支援前線斗爭、奪取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先后召開16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累計表彰全國勞模33000多人次,表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5000多人次。從“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馬恆昌、“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工人發明家”倪志福,到“人民工匠”許振超、“工人專家”李斌、“藍領玫瑰”韓利萍,一批又一批勞模工匠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共和國建設史上留下了閃亮的名字。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站在百年新起點上,我們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億萬職工以勞動創造擔當工人階級使命任務,以過硬本領展現工人階級時代風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譜寫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三、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養造就更多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

新時代新征程,工會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大力培育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示范引領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現工會組織的擔當作為。

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主戰場培育勞模工匠。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泛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以賽促訓、以賽育才、以賽建功,引領廣大職工提升技能,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創造潛能,厚植一線勞模工匠成長成才的土壤。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示范帶動各級工匠人才培養,打造更多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典范,樹立新時代勞動榜樣。

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解決技術難題、傳授技術技能、傳承精神力量。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組織勞模工匠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職工技能水平。辦好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為大國工匠展示創新成果和卓越技能搭建平台。在“職工之家”APP打造勞模工匠專區,鼓勵勞模工匠發布技能培訓課程和創新成果,帶動廣大職工學習技能、創新創造。

營造關心關愛勞模工匠的濃厚氛圍。認真落實勞模工匠待遇政策,在參加重要活動、學歷提升、走訪慰問、體檢就醫、療休養和困難幫扶等方面做好服務。加大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活動,推動各地建設勞模工匠館、設立工匠日,出版中國勞模史,支持創作更多工字題材精品力作,講好勞模故事、勞動故事、工匠故事,讓崇尚勞模、尊重勞動、尊崇工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者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

(責編:盛月、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