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工会新闻>>热点专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身边的大国工匠

“定海神针”盖凤喜:最好的工作状态是无人知晓

王醒

2017年10月16日10:03  来源:人民网

兴旺号钻井平台。(资料图片)

从深圳出发,坐近2个小时的直升机到深海钻井平台,在海上一待至少28天……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段不寻常的经历,可却是盖凤喜的工作常态。

今年48岁的盖凤喜是中海油服兴旺号深水钻井平台的高级定位师,也是国内参与动力定位深水钻井平台较早的人之一,可以说,他的成长,是我国动力定位深水钻井平台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引进到吸收,实现再提升,盖凤喜和他的同伴用其一丝不苟、精细操作的职业操守,让深水钻井平台稳稳地矗立于每一个作业井位,平稳地穿梭于每一块勘探区域。

大家都叫他“南海上的‘定海神针’”。

“没有人知道才是最好的状态” 安全永远第一

在大海上,静止比运动困难得多。海洋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对于一艘出海的轮船,风浪、海流、雷雨……都将影响它的航程。

而深水钻井平台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因为海底井口的位置是既定的,漂浮在海面上“半潜式”钻井平台必须跟井口保持相对静止。无休无止的风浪、变幻莫测的海流、倏忽来去的雷雨,面对大海雄伟而变幻莫测的力量,一艘平台想要“独善其身”地保持静止,传统的锚泊定位方式已无法实现。

我们现场看了兴旺号过去几小时的定位“足迹”,基本保持在1米以内。让一个垂直高度为99.66米,相当于一座33层高的楼房大小的钻井平台在汪洋大海上“稳如泰山”,除了需要高精尖的机器设备,更需要一位细心的人来进行操作。这个人就是定位师,作为一个动力定位师,既要作“眼睛”,为平台放眼瞭望;又要做“小脑”,为平台保持平衡;还要控制“肌肉”,为平台抵御外力。

在日常的钻井作业过程中,定位师负责平台的定位、移位和稳性控制,确保平台全方位满足钻井作业需求。钻井作业时,井口定位是深水钻井平台实现生产作业的首要条件,而定位师对该系统正确熟练的操作,是连续完成钻井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紧急情况下,定位师需要和司钻、水下师一起按井控程序及应急解脱程序,完成平台从井口解脱撤离的操作,避免设备,人员以及周围环境的重大损失。

这项工作究竟有多重要?兴旺号钻井平台水下作业深度达1267米,连接平台和井口的隔水管末端是300吨重的防喷器,用以防止地下油气失去平衡时发生井喷,防喷器所连的隔水管要时刻与钻井平台保持垂直状态。在汪洋大海中,这根连接平台和井口的管线就如同一根脐带,稍有不慎,将会招致“大祸”。

动力定位师是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可正因这个岗位责任重大、不能出错,盖凤喜说自己的这个工作“没有人知道才是最好的状态”,能够一直“默默无闻、平平静静”的工作是盖凤喜最大的心愿。

“再好的应急不如避免应急” 用经验化解危机

盖凤喜从事动力定位工作已有18年,回忆起刚入行时外籍同事曾反复对他说:“做好应急”,可在盖凤喜眼里:“再好的应急不如避免应急”。

在深海航行,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遭遇恶劣天气,对于钻井平台而言,则是台风。盖凤喜告诉记者,南海上经常遇到的台风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吕宋岛那边形成的途径南海的台风,“这种虽然凶猛,但移动路径比较有规律”;另一种则是南海区域突然形成的规模较小的台风,用盖凤喜他们的行话叫“土台风”,“这种台风有时让你没有时间准备,是最难‘对付’的”,小的台风如果离平台太近就是巨大的风险。

就在2013年,一个“土台风”着实让整个平台“捏了把汗”。“当时台风距离我们大约四五十海里,形成之后迅速变大,浪已经打到了平台的‘肚子’上……”得益于公司提供的早期气象预报,平台已经从井口脱离,但由于台风距离较近,平台已来不及躲避,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既不能坐以待毙又不能‘硬碰硬’”。盖凤喜凭感觉小心驾驶,控制住平台艏向的同时,保持推进系统低负荷稳定运转,不在意平台的进退,与台风“正面交锋”后再顺势而行,从而巧妙地避免了危机。

“在我们心里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信念,就是要保证平台及人员的的安全”,盖凤喜说。和普通固定式平台避台全员撤离回陆地不同的是,他们要留在海上和每一个经过他们附近的台风周旋。中国海油有严格的避台程序,如果有台风可能进入作业区域要坚决执行撤离程序,不能侥幸抗台。在打目前这口井的过程中,他们已经经历过四个台风的干扰,他们对每一个台风都仔细分析,综合公司提供的气象预报及网上各种气象信息,区别对待。基于18年的南海地区避台经验,他为平台提供了许多合理的建议,为科学避台提供了参考。

盖凤喜总是乐观地说自己运气好,从业以来没有遇见过什么“大风大浪”,笑称自己是个“没有故事的人”。“其实并不是没有遇见过风险,只是每次都通过正确的判断与有效的措施化解了”,跟了盖凤喜“学艺”多年的徒弟说。

“从小就有一个航海梦” 苦心学习钻研技术

每当有人问他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份危险又“枯燥”的工作时,盖凤喜总是笑笑说:“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小时候经常用纸折成小船放到河里看它远去,曾经梦想它变成一艘大船,载着自己驶向大海,看一下外面的世界,这是小时候模糊的航海梦”。1993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他从远洋超级油轮实习生开始,穿梭于大洋中,7年的航海生涯让他熟悉了传统的航行技能。

上个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动力定位的船舶相继出现。对于航海科技一直保持着好奇心的盖凤喜也留意到了这方面的信息。

机会或许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底,盖凤喜应聘了挪威石油公司的FPSO(带有动力定位的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可对原油进行初步加工并储存及外输)动力定位师一职。这是他在这个岗位的首次尝试,也是他首次从石油运输进入到石油生产行业。

在这里,他以扎实的业务技能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得到了作为行业领域内要求极其严苛的挪威石油公司的认可,一干就是8年。挪威石油公司结束后,他应聘进入挪威钻井公司,在动力定位钻井平台“西方大力神”上从事定位师工作,也是从石油生产转入到石油勘探开发行业。

这时,在上海,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正在进行建造中。“深水、钻井勘探、DP动力定位”,作为一位在海洋石油领域摸爬多年的人,他感觉到这将是我们深海开发的开始,将使我们的深水钻井不再依赖于国外的钻井平台。盖凤喜谢绝“西方大力神”平台挽留,放弃了的外籍平台工作机会,毅然和几个同伴选择回到国内平台参与其后期调试海试及投产作业。

“能够参与深水作业,至今都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为我们自己国家的服务和培养后续人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他平静的说。

18年来一半时间在海上 业精于勤、顷授予人

18年来,盖凤喜有一大半时间是在海上。面对着中控满眼的设备,对他们发出一个个精确的指令,实现定位,转向,千里奔袭。“我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愿意钻研了解自己的工作。”

多年专注于本职工作,换来的是对工作各个环节的了然于胸;见微知著,换来的是对动力定位系统的使用和设备调试的丰富经验积累。

公司建平台伊始,他也参与到调试和海试的过程,与厂家工程师交流,测试设备性能并找出设备需要整改之处,为后期的作业打好基础。

在盖凤喜他们这几个定位师之前,国内海工市场的定位师只能通过国际市场外部高价招聘,国内能够胜任该岗位的人寥寥无几。

随着深水开发的需要及新平台的投入使用,培养国内动力定位人才刻不容缓。深知这一点,盖凤喜对团队的新成员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与帮助。进入中海油服的6年中,在他“门下”已经有多个徒弟“出师”,目前均在公司各个钻井平台担任动力定位师。

目前,中国海油在深水人才的储备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像兴旺号这样先进的深水平台基本上由公司自己培养的年轻团队负责管理和操作。

在旁人的眼中,盖凤喜是一个冷静、睿智的动力定位师,他自己的感觉是:学然后知不足,业精于勤,只有用心做事,不断学习,才能精确定位,安全生产,“定海绝无神针”。

(责编:实习生、闫妍)

全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