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6日08:46 來源:光明日報
【鴻鵠之思】
2016年4月26日,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個零部件,生產優質的產品。”2016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2017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又再次對厚植工匠文化做出了重要闡釋。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其中也涉及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連續出現在總書記的講話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寫入政府文件,說明國家將工匠精神提高到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層面上,說明打造工匠精神,對於中國和中國制造來說,是一種迫切需要。
當好一名工人並不容易
我1980年技校畢業后,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一直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至今。我認為工匠精神,首先要在思想層面,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我入行不久,正值改革開放的下海大潮,組裡的老師傅告誡我凡是有成績的,無不排除干擾,持之以恆,航天產品離不開高素質的操作工人,可要當好一名工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怎樣才能當個好工人呢?師傅說,必須上四個台階,首先要干得好,還要明白為什麼能干好,要能說出來,並且要寫出來。師傅的一席話是囑托,更是鞭策。從此,我更加不懈地努力追求在航天操作崗位上的發展,並在工作的同時堅持修完大專、本科和研究生課程。
37年來,我一直堅持以國為重、扎根一線、甘於奉獻,一次次攻克了發動機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先后榮獲“全國十大能工巧匠”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質量獎政府最高獎,並於2014年一舉拿下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的三項金獎。在取得一些成績后,也有很多社會上的企業慕名而來,提出了豐厚的條件,比如高薪外加兩套北京住房,但是我都回絕了。因為我覺得:“工資待遇嘛,我相信航天事業發展了定會趕上、超過你們﹔至於榮耀嘛,你們能比我們制造的火箭把衛星送入太空榮耀嗎?”
擁有一份甘於寂寞的心態,堅實扎根在生產一線,讓我能夠很享受這份常人眼中很枯燥的工作,也讓我在工作中不斷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要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
工匠精神,還要在行為層面上,持續專注,開拓創新。正如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所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我焊接的產品是火箭發動機,被喻為火箭的心臟,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給國家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所以焊工的這雙手,也被稱為“金手”。為了練就一雙“金手”,我也曾經歷了艱苦的錘煉。吃飯的時候,我拿筷子比劃著送焊絲的動作,喝水時習慣端著盛滿水的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更曾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性,日積月累地苦練基本功。在37年的工作中,我攻克了200多項技術難關,經我的手焊接了140多發火箭的發動機,焊接的焊縫總長度達到12萬多米,沒有出現過一次質量問題。
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的秘書來到車間說,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的AMS-02暗物質與反物質探測器項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希望我前往解決。在此之前,已經來了國內外兩撥“頂尖專家”,但因為工程難度巨大,設計的項目實施方案都沒能通過國際聯盟總部評審。我到現場后,抓緊時間了解設計結構、工藝狀態和加工手段。發現流氦具有極強的滲透力,隻能使用焊接的方式,但焊接帶來的變形目前還無法克服。在論証會上,我提出自己的創新設計方案,最后經過論証,我的方案獲得了國際聯盟總部的認可,我也被委任以美國國家航天局特派專家的身份,督導項目實施。
智能制造需要“智慧”工人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大力推進智能制造。但是,再高精尖的設備也缺少不了人的掌控,而且有些任務十分復雜,機器永遠無法達到手工操作的精益程度和靈活適應性。
所以我認為,工匠精神,還應該體現在推陳出新、薪火相傳上。也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在由我的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裡,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智慧”工人。工作室3名員工被評為特級技師,3名員工被評為高級技師,6名員工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我們通過班組建設傳承工匠精神,培養工匠群體。
我們建立了以塑物、塑人、塑文化為主線的工作思路,堅持通過從物的環境的打造,到人的素養的提升,再到思想層面的價值理念的趨同。我們班組先后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學習型優秀班組,國資委知識型、學習型班組標杆等榮譽稱號。(高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