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1日11:12 來源:《工人日報》
“過去工資發多少,都是由老板定,現在集體合同上寫得明明白白。工資集體協商讓俺們有了底氣!”近日,山西省長治市高新區一家酒店的服務員王佳慧拿著剛領到的工資說。近年來,長治工會緊扣“談什麼”“怎麼談”,持續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並實現“量質齊增”。
緊扣“談什麼”,著力實現全覆蓋。長治市總每年都按照年度工作目標將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和合格率分解至各級工會進行量化考核打分,並在次年召開的市總全委會上予以公布﹔連續15年開展“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月”活動,向企業發出“集體協商要約書”,堅持“落實簽訂情況、督促續簽補簽、規范協商程序”的思路,與企業主達成共識,力促工資集體協商提質增效。
緊扣“怎麼談”,防止“走過場”。2016年,市總干部到151家企業開展集中調研指導活動,全面掌握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在基層的落實情況。基於此,市總召開了兩次工作推進會,明確協商重點:在國有及控股企業中,重點談國企改革中的職工福利待遇以及職工民主機制建設﹔在非公企業中,生產經營正常的重點談工資增長,生產經營困難的重點談工資支付辦法和工資保底、減幅﹔在行業(區域)重點協商最低工資標准、工資調整幅度、勞動定額標准、勞動生產條件等內容。此舉保証了企業能因地制宜地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此外,長治市總還加強市、縣兩級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的建設。目前,已建立起一支35人的專職、專家型的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以上代下”直接參與到基層的集體協商工作中去,借此破解職工方協商代表“不會談”“不善談”問題。
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長治市共簽訂工資集體合同1740份,覆蓋企業8330個,覆蓋職工44.3萬人。
本報訊(記者叢民 通訊員左心語)山東省夏津縣總工會近日啟動新一輪行業性集體協商要約行動“回頭看”。檢查顯示,“企業效益好,職工方要求漲工資﹔企業效益差,職工方主動降漲幅。”已成為近年來該縣工資集體協商取得“雙贏雙滿意”效果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為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夏津縣總、縣人社局、縣工商聯等部門聯手,強化對工資集體協商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多部門通過聯合召開推進會、勞動關系協商會等,提高經營者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重要性的認識。
同時,該縣狠抓培訓,縣總、縣人社部門通過舉辦培訓班、觀摩學習、印發“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加強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知識的培訓和宣傳,並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百日要約行動”,推動一批企業集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對典型企業的好做法、好經驗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擴大工資集體協商的影響面。這些措施解決了企業方“不願談”、職工方“不會談”、協商質量不高,經費無保障等問題。
在此基礎上,該縣還重點實施了工資集體協商目標考核制度、評先獎懲制度。為有效解決工作合力不強問題。工會、人社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定期進企業就工資集體協商開展調研、指導、監督、檢查等,發現解決協商中存在的問題。對工作不重視、成效不明顯的企業和鄉鎮,實施重點監控督查,消除工作“盲區”。對簽約企業,多部門聯合開展工資福利、合同履約等專項檢查“回頭看”,解決了工資集體協議條款不兌現、履行不完全等問題。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評估機制,給每個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會診打分”,以此強化對工資集體協商的監督,讓“紙上權利”成職工手上的“真金白銀”。
目前,夏津縣14個鄉鎮(街區、開發區)全部開展了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工作,覆蓋轄區所有企業。(通訊員李彥斌 記者劉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