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夢·大國工匠篇>>身邊的大國工匠

夜深人靜,覃立旺用腳步丈量25.3平方公裡的城區,
用耳朵維護148公裡管網

身邊的大國工匠:城市供水管道的“聽診人”

2017年09月18日11:26  來源:工人日報

年過半百的覃立旺心中有兩座城,一座城在地面,高樓矗立,熱鬧繁華﹔一座城在地下,同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這座城隻能用耳、用心去傾聽和感受。每當夜深人靜,便是覃立旺開始工作的時候,他總會走在隊伍最前面,戴著耳機、挂著儀器、拿著手電筒,像盲人一般摸索著前行。作為管道測漏隊隊員,覃立旺如同一位夜幕下的“水管醫生”,用心為城市的供水管道“號脈”。

從“菜鳥”到“專家”

凌晨時分,在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覃立旺穿上反光衣,拿起工具箱和聽筒,帶領他的測漏隊員們步行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工業園的馬路,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說起自己如何成為測漏組的一員,覃立旺用了“半路出家”四個字。

覃立旺告訴記者,岑溪市城區供水管網大都建於上世紀80年代,年久失修,供水壓力偏低,不少高層住戶長期被不能正常用水的問題困擾。公司經常從南寧、廣州請來測漏專家對供水管網進行診斷,2009年公司決定成立測漏組。隻有初中學歷的覃立旺主動請纓,成了公司“第一個吃螃蟹”的測漏組領頭人。

獨立查漏之初,如果情況簡單,覃立旺能指出管道漏水的大致范圍,但是一碰到復雜情況,往往連指幾個地方,挖下去都找不到漏點。這個“半路出家人”的信心,一度被這種尷尬挫傷。

可覃立旺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靠著一邊向測漏設備廠家的技術人員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反復操作手中的測漏儀,覃立旺整理出了6本筆記。

如今的覃立旺練就了“隔地聽漏”的本事,從600毫米的粗管到25毫米的細管,從深埋地下一兩米到三四米,漏不漏水、漏多大水,覃立旺一聽便知﹔哪裡漏水,反復聽幾次,十拿九穩,確定精准漏點,誤差不超1米。

當聊到外界賦予他“測漏專家”“隔地聽漏護水奇人”“水管醫生”等稱號時,覃立旺顯得有些羞澀。他說,自己一心隻想把工作做好。覃立旺帶領著測漏組,使岑溪市供水管網漏失率由38%以上下降到了18.5%,供水壓力提高了2千克。

專治“疑難雜症”

從事這一行,對於覃立旺來說,無論是休息日還是逢年過節,隻要公司、用戶有需要,他都隨時准備著開啟“工作模式”。

“我們一年到頭都過著晝夜顛倒的日子,一般都要等到零時后才出動。早了路上行人的腳步、車輛行駛產生的噪音會影響測聽。”覃立旺說,測漏必須徒步進行。7年來,覃立旺和他的隊員走遍了岑溪的大街小巷,用耳朵維護著146公裡的供水管網,查找並治療著供水管網漏水的“疑難雜症”。

讓覃立旺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一個冬天的早晨。當天早上,覃立旺接到“岑溪市區某單位反映該單位2層樓以上無水”的報修電話,他顧不上外邊風雨交加,迅速召集測漏隊隊員來到維修點進行排查。

經過近2小時的排查后,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他,漏點就在這條管道中。但是“隱身”在地下的漏點並沒有被“抓住”。“有的水管是埋在排水溝的旁邊,而有的水管則是埋在排水溝的上面。”覃立旺回憶道,當時的供水管道與排水溝正好緊挨著在同一走向上,而排水溝中有水、生活垃圾等影響測漏的東西,隔著地面無法准確判斷漏點的位置,測漏工作變得異常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進入排水溝對供水管道進行逐一排查一條路可走。然而,由於地下排水溝常年封閉,排水溝中可能存在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想到可以馬上解決問題,我就很興奮,做好安全測試和防護措施就跳進了排水溝。”在排水溝中,覃立旺沿著排水溝旁的供水管道一點一點的仔細檢查,短短100米的距離,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

“三分技術,七分責任”

如今,覃立旺在測漏行業中聲名大噪,當地機關單位、商家居民一旦為漏水所苦,他隨叫隨到。天等、鐘山等地的兄弟單位水管出現“疑難雜症”,紛紛請他前去幫忙,他不僅“醫到病除”,還培養出新的徒弟。所有這些“出診”,從不計較得失,從來分文不取。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眼睜睜看到水漏掉,我會心疼”。他就是以這樣的心態,一直奮斗在測漏行業。在岑溪,覃立旺和他的測漏隊員們為節約水資源而努力,他們的守護讓城市水脈更暢通。“三分技術,七分責任。在我看來,工匠精神不光是精益求精的技術,也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要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覃立旺說。

2015年,岑溪市水利供水有限公司創建了覃立旺勞模創新工作室,利用勞模工作室平台,覃立旺打造公司技術創新先進團隊,同時有效發揮勞模作用,開展“名師帶徒”活動,實施傳、幫、帶,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目前,覃立旺的工作室已經培養出能獨立上崗測漏、維修的技術人員達到30人,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即將退休的覃立旺表示,會將所有的技術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3個徒弟。(記者龐慧敏)

(責編:實習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