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上海

三位“大國工匠”與上海市總工會主席會間“閑聊”,技能崗位如何能留得住人

新時代工匠“越有知識越有前途”

2017年10月23日10:05  來源:解放日報

22日,上海產業工人代表張彥(右一)、羅開峰(左一)、李斌(左三)在會議間隙與上海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代表共議工匠精神。記者 張馳 攝

“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羅開峰代表印象尤深。

作為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核島主系統安裝分公司焊接班班長,羅開峰手裡的焊槍一握就是27年。從學徒工到“先鋒焊匠”,從被稱為“工人院士”到當選十九大代表,羅開峰就靠這份手藝走遍天下。他讀過十九大報告后,既感激動,也有關切:今天這個時代,怎麼讓更多年輕人願意長期扎根在技能崗位上,用年復一年的勞作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羅開峰的關切,也是多位一線職工代表的關切。今天下午的會議間隙,羅開峰與李斌代表、張彥代表聊到了一起——他們都是一線技工,亦都希望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莫負春代表也加入了這場“閑聊”——作為(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他們的期盼與他不謀而合。“留得住人,要讓他覺得干這行有前途,有發展空間。”莫負春說,“這需要給工人不斷成長的機會。”

羅開峰提起,包括他所在的單位在內,不少地方都嘗試推出技工專業職務序列,評定“首席技術專家”“首席技能專家”等,並將之與收入挂鉤。這類改革,讓產業工人們不用通過管理崗位也能獲得晉升,提供了一種“安心做事”的利好。

李斌也提供了相似的例子。他所在的上海電氣定期舉辦對外開放的職工技能大賽,其中名列前茅者,可以獲得晉升高級技師的機會。羅開峰聽了頗感興趣。他向莫負春提議,“奧運會四年一次,我們工會是不是也能幾年組織一次‘比武’,讓大家在切磋中提升技藝?”

這一倡議得到了積極呼應。他們都覺得,今天對“大國工匠”的期待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在技術不斷更新的當下,“工匠”靠手藝吃飯,卻不隻有手藝。張彥代表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需要“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可謂切中關鍵。“工人要有技能,也要有知識、有思想,不然光會動手,講不出道理,帶徒弟也有問題。”李斌代表說。這位數控工藝師在41歲那年啃下了本科學位,如今依然處在“工作、學習、再工作、再學習”的良性循環中。

在莫負春看來,這種循環應當成為新時代工匠的常態。“產業工人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對個人發展也是,越有知識,越有前途。”羅開峰和張彥均表示,許多產業工人渴望學習深造機會,這更容易讓他們對手中的技能產生深層認同與追求,而不是僅僅當一個飯碗。

“政府、企業、社會機構都在想辦法,工會也要推更多學習計劃。國外‘職后教育’很發達,我們也要跟上。”莫負春說。

他關照三位“工友”,沖著產業工人學習深造這件事,回上海后可以多找他,“這方面,工會應該好好出力!”(特派記者 朱珉迕)

(責編:實習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