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重慶

一切為了職工群眾

重慶市總工會打造服務職工“金字招牌”

2017年11月29日09:34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第一張“惠工卡”發放

因妥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獲贈錦旗

做好工會工作,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落實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高舉維權服務的旗幟、依法依章開展工作,隻有這樣工會組織才能成為職工真正的“娘家人”。

5年來,市總工會堅持聚焦問題、改革創新,強化基層基礎保障、激發基層工會活力,密切聯系職工群眾,並通過夯實基層組織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幫扶困難職工等各方面工作,打造服務職工的“金字招牌”,為職工謀發展,為改革添動力。

完善職工之家 加強隊伍建設

職工之家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高工會工作整體水平和全面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為充分調動基層工會開展職工之家創建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2014年,市總工會深入開展全市職工之家建設情況調研,完成《關於改革創新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調研報告》。為積極轉化調研成果,打造職工之家建設的“升級版”,市總工會又制定出台《重慶市總工會關於新形勢下加強和創新職工之家建設的意見》,提出了以筑造“六有”家園、深化“五家”建設、落實“四化”要求為主要任務,著力打造“六有五家四化”的職工之家建設新模式。

2015年,為加強對職工之家建設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市總工會制定《重慶市工會職工之家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探索建立全市各層級模范職工之家創建、申報、考核、表彰、復查等制度,並突出職工群眾主體地位,對職工之家的組織機構、工作職責、評議內容、評議程序、激勵約束機制等作出明確規定,形成了建家、評家、管家一體化工作制度。

與此同時,市總工會還特別重視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根據《重慶市總工會內設機構和市級產業工會委員會年度責任目標考核評價辦法》,充分依靠職工群眾開展考核評價工作,提升服務對象滿意度測評分佔年度考核總分的比例,由10%增加到30%。同時,強化市總機關干部管理,制定出台《重慶市總工會機關工作規則(試行)》和《重慶市總工會機關公務員平時考核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組織開展市政協工會界別委員學習考察和調研活動,充分發揮市政協工會界別委員作用。

科學維權顯成效 服務職工在基層

過去5年,市總工會秉承“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維權觀,推動工會維權工作踏上了新台階,切實履行了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

一方面,全市各級工會下大力氣通過培養、公招等方式吸納了大批的法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招募社會律師為工會提供法律服務。2016年,市總工會開展了“千名律師進企業,服務職工在基層”專項工作,首批招募389名律師成為律師志願者,共聯系進駐企業3097家、覆蓋職工457883人。此外,市總工會先后下發了《重慶市職工法律援助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全市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受案范圍、援助程序、援助中心的規范化建設、資金來源及補助政策等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將職工法律援助中心的規范化納入到幫扶中心的星級評比驗收當中。值得一提的是,市總工會先后與上海、廣東、四川、福建、山西、海南等30余個省市建立了城際、省際間工會維權聯動機制,維權聯動城市覆蓋了全國主要的重慶籍農民工外出務工目的地省市,為我市外出務工人員構建了一張權益維護的安全網。

本著勞動爭議需要中間人來有效化解這一出發點,全市工會以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為基礎,以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為重點,以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為突破,扎實穩健地推進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不斷創新勞動爭議調解的方式,努力提高勞動爭議調解的實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據統計,全市累計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14730個,其中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8180個,佔全市鄉鎮街道總數的81.7%,調解案件3.5萬余件。

創新幫扶模式 為職工送溫暖

以群團改革為契機,市總工會秉承“一切為了職工群眾”的工作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能,扎實做好職工幫扶服務重點工作,服務職工的能力得到增強。

2016年11月,重慶市職工服務中心挂牌運行,通過科學設置服務窗口、引進社會服務資源、優化整合服務項目,不斷加強內部管理,使職工服務中心逐漸成為“聯系職工的平台、服務職工的窗口、工會工作的形象”。近年來,市總工會不斷延伸職工幫扶服務平台陣地,建立起市、區縣幫扶服務中心,鄉鎮、集團公司幫扶服務站,社區、企業幫扶服務點三級幫扶服務網絡。截至2017年8月,全市建成市、區縣職工服務(幫扶)中心41個,街道(鄉鎮)或大型企業幫扶站1333個,社區(村)或企業幫扶點8106個,基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職工平台。同時,為了加強幫扶力度,市總工會強化與愛心企業合作,積極廣泛借助社會力量和資源,延伸服務職工群眾的觸角和空間,擴大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房、愛心學校等愛心網絡布局和優惠幅度,全市工會共建成“愛心媽咪小屋”132個、愛心服務網點1128個。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促使市總工會擴展困難幫扶的傳播渠道和平台,依托官方網站建立起職工互助保障、溫暖基金會子網站,及時發布職工服務平台、“四季幫扶”工作、職工互助活動、公益項目實施等信息,對接開展網上工會有關服務,努力實現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的智能化和個性化﹔依托“渝工娘家人”APP等網絡平台,整合線上線下服務資源,簽約各類商家20余家、接入商品321余萬件,開展職工普惠優惠服務活動,累計為會員職工優惠資金達1600余萬元﹔加強與重慶三峽銀行戰略合作,基於職工互助保障會員信息化管理,推行集成培訓、購物、餐飲、娛樂、就醫、就學等職工普惠服務項目的“會員卡”服務新形式,目前發放“惠工卡”近15萬張。

5年來,市總工會不斷加大幫扶力度,創新服務方式,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29萬人、家政服務培訓6.7萬人、創業培訓6.1萬人,幫助15.1萬人獲得職業技能証書,免費提供就業服務50.8萬人次,推薦困難職工子女、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勞模先進等8.4萬人參加微企創業培訓,助推創辦微型企業5萬家、帶動就業30萬人,舉辦招聘會1800余場次、成功介紹24萬人就業。

5年來,市總工會籌集資金3.5億元,看望慰問堅守高溫一線職工500萬人,幫助解決建檔困難職工和困難農民工家庭子女上學難問題,構建形成了“助學+助能+助業+助志”鏈條式助學模式,資助9萬名困難職工子女上學,真正讓職工體會到了“娘家人”的溫暖。

服務女職工 用心更用情

為滿足廣大女職工特殊生理期特別是職場備孕期、懷孕期和哺乳期的迫切需求,2015年底,市總工會提出建設“愛心媽咪小屋”,並於2016年正式啟動一項實事項目。市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按照以統一規范化建設為起點,以成熟一批帶動一批的原則,爭取到2018年底建成500家“愛心媽咪小屋”的工作目標,全力抓好小屋建設。目前,全市各級工會主抓建立的母嬰室(哺乳室、女職工休息室)300余個,其中被市總工會授牌命名的以龍頭寺汽車站、長安汽車股份公司等單位為代表的“愛心媽咪小屋”市級示范點132個,“小屋”運行情況良好,職工反響熱烈。

除了為女職工服好務,市總工會還注重對女職工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近年來,市總工會選樹7所全國工會女職工培訓示范學校,各級工會女職工組織聯合相關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實體課堂”的實用性,開展各類教育培訓200余期,培訓女職工26萬人,其中提升學歷層次12.2萬人,晉升技術等級3.1萬人,進一步提升了女職工的整體素質。同時,加大對下崗失業女職工、女農民工培訓力度,舉辦月嫂培訓、家政服務、護理培訓、“互聯網+”等基礎技能培訓300余期,幫助16000余名女職工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為適應新時代女職工素質提升需求,市總工會充分運用“互聯網+”平台,開通網上女職工學習課程超市,打造心理健康網絡服務平台,充分發揮“指尖課堂”的靈活性,讓廣大女職工足不出戶按需學習,共享多領域、多層次教育培訓﹔充分運用社會資源,積極整合哺乳室、關愛室、心理援助室等功能,通過開辟“愛心媽咪小屋”官方網站、媽咪課堂、家庭教育等活動,進一步提升女職工自我疏導能力、家庭教育能力和綜合素質,受益女職工7000余人次。

(周尤 圖片由市總工會提供)

(責編:實習生、閆妍)
分享到: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