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16:37 來源:《工人日報》
幾天前,北京一家電動公司開除了一名員工,理由是曠工——他請假的病假條是假的。
因不滿企業調崗安排,員工小張交上了一張某三甲醫院診斷的“腰椎間盤突出,建議休假7天”的診斷証明就請假了,隨后,企業到該醫院核查,原來病假條是假的。在多次聯系未回復的情況下,小張被開除了。
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女士告訴記者,她收到小張的假條后派了一名工作人員到“開出假條”的醫院調查發現,“醫院根本沒有在假條上簽字的醫生。”原來,小張網購了一張蓋有該醫院公章的空白診斷書,醫生的名字、診斷的內容,都是自己隨便填上的。
記者隨后調查發現,隨著用人單位對病假條等越來越較真,網上的部分賣家開始“升級”服務,開始兜售“化驗單+診斷証明+就醫費用單據”的全套病假証明資料。售價依據資料的真假難易程度從50元到600元不等,上班族是買賣病假條的“剛需人群”。
網上可以買到“全套”請假資料
記者採訪到曾經購買過病假條的幾位上班族,這些人告訴記者,請假時,企業大多要求提供假條,有時候想多休息幾天或者辦一點個人私事,就會去網購病假條。在某電商平台上網購病假條,拍下付款后,商家大約10分鐘左右就會發來假條的“設計圖”,可以選擇自己打印或者是收快遞等方式。
記者按照介紹的方式,聯系了一網店,提出希望購買診斷証明,請假10天,商家稱,“什麼醫院都有,全套都能辦”。
這位商家很快就傳來7張印有不同醫院字樣的診斷証明,“醫院和病情都自己定。先做出來效果圖給你,滿意后再付款。”記者提出,要一家三甲醫院開出的診斷証明,商家給出100元的價格,讓記者提供姓名、年齡、性別、病種、休息天數等基本信息。
記者接著又聯系了幾個網絡賣家,發現他們的聊天套路是:先問“休息多久”,休息的越長價格越貴,提供的資料也越多,確定后賣家就會發來蓋著醫院公章的機打診斷証明。
怎麼確定使用病假條不會出事?“一般查的不嚴的單位,一哄就過去了。”一位賣家同時跟記者強調,他那裡有“真診斷証明”,有全套的就診流程,挂號單、化驗單、病例、發票、病假單等,當然要價也高,500元一套。
上班族買假條應付“私人狀況”
有賣家告訴記者,買假診斷証明的主要是“上班的”。“有些公司事假不好請,就開個診斷証明休病假。”
薛玲(化名)是一名空乘人員,在年底連續飛行了多日,每天早出晚歸的,睡眠嚴重不足。無奈,她花了100元錢從網上購買了一張“假病假條”,然后在家睡了3天。薛玲告訴記者,請事假根本不會批,但是她也表示,自己平時工作很認真,從未請過假,因此不會“被懷疑”。
當然,假病假條也能有別的用途。一位上班族告訴記者,她因為身體原因想辭職,但是距離年底還差1個多月,公司的規定是辭職就拿不到年終獎。為此,她花了600元在網上購買了一整套的“假條”,交上假條幾天后,張女士“涉險過關了”。后來她了解到,公司查實,署名醫院確實有這名醫生和相應的就診記錄。
記者從楊女士處借出那張假病假條拿到署名醫院給醫生分辨,“假的。我們醫院現在的病假條都是打印的,手寫的時候非常少。診斷証明一般一式幾份,醫院有留存,這張假病假條沒有備份。”
這位醫生告訴記者,如果確實身體不舒服,醫生一般會給就診病人開具病假條建議休息的,只是請假的天數醫院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3到7天,急病3天,慢病7天,比較重的病可以休兩周。”
制假售假當負法律責任
企業到底會不會核查病假條的真偽呢?
有網絡賣家告訴記者,他干了5年多了,隻有一次買病假條的人被查出來了,找他退錢。“國有單位一般不會查,多數企業其實也不會查的,真的要查,說明你真有問題了。”
楊女士隨后印証了這一說法,她告訴記者,企業一般都要求用假條請假,從事人力資源工作10多年了,“真假條假假條一眼就能看出來,網上買的並不保真。不過,如果你平時工作表現不算太差的話,就算是‘撒了個小謊’,單位也不會太過計較。但如果平時就毛病較多的人,說不定就會較一下真。”
不過,北京市漢卓律師事務所周霞律師表示,由經營者提供和買賣醫院診斷証明,已經涉及到偽造企事業單位印章。因為病假証明屬於醫療機構出具的公文或証明文件,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規定,可以給予拘留,還可以處以相應罰款﹔如果情節嚴重,則涉嫌構成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將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對買家而言同樣有風險,周霞律師提醒勞動者,通過購買假病假條騙取休假具有明顯的欺詐性,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和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如果企業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則用假病假條請假可被作為曠工或者嚴重違紀處理,嚴重者用人單位可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與其解除勞動合同關系。再者,即使用人單位不進行處罰,網購診斷証明也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
也有勞動法律專家認為,網售假假條背后也反映出有些單位請假難的問題。一些員工家庭負擔重或是臨時有急事,但請不下來假,無奈隻能採取“下策”,鋌而走險,到網上購買假病假條頂替,也才有“假條網上熱銷現象”的發生。因此,專家建議企業在管理上應更加人性化一些,正確對待職工的家庭與社會責任。當然,更要依法保障員工合理的休假權。(記者 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