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1日08:22 來源:《工人日報》
又到年終,如何客觀公正開展測評?如何在保持工會社工爭先創優激情的同時避免“爭長較短”?1月25日,上海楊浦區工會社工年會上,社工們“比學趕幫”,場面和諧,這主要得益於該區總工會委托第三方客觀公正評估社工工作,“以數據衡量,用業績表現,讓職工評說”,拒絕以往“略顯含糊”的做法。
楊浦工會是上海最早組建社會化、職業化工會工作者(簡稱“工會社工”)隊伍的地區之一。經過7年新老更替,目前已有105名工會社工。“他們已經成為‘小三級’工會工作的主要力量。”區總工會副主席陳耿寶介紹說,這支隊伍2017年推動新建會企業527家,新發展會員10398人。
105名工會社工組成的“工蘊小組”被派駐各個街鎮,平日難得一見。年終如何進行客觀公正的測評,是發揮激勵機制正向效應的重要環節。楊浦工會採用委托第三方評估的方法——委托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方玉平領銜的“方玉平工會工作創新工作室”,對各“工蘊小組”業績逐一評估。
接到委托后,“方玉平工作室”用1個月時間精心制訂了評估方案,並組建了一個包括5名資深工會工作者和工會領域專家的評估小組。為使評估客觀科學,評估小組歷時半個月走訪了13個街鎮工會,對社工工作“一把尺子量到底”。
“企業數是多少、建會數有多少,職工數是多少、入會數有多少……”評估小組不僅仔細詢問,還翻閱台賬認真核對﹔“2017年開展了哪些工會活動、有哪些特色或亮點工作……”評估小組不僅著眼於“工蘊小組”的業績表現,還隨機抽取企業進行走訪,開職工座談會,發放測評表,傾聽職工對工會工作的評價。
“長白街道‘工蘊小組',不僅超指標完成了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工作,還攻克了工會經費依法足額繳納的難題,保証了工會組織建起來、轉起來、活起來。”“平涼街道漁人碼頭等5家基層服務站設立了戶外職工驛站,為快遞員、環衛工、送餐員等戶外職工提供方便,深受職工好評……”這是評估小組為部分街道“工蘊小組”寫的評估報告中的一段。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也指出部分“工蘊小組”工作中的不足。同時,評估小組還根據打分情況提出優秀“工蘊小組”建議名單,供區總參考。
評估小組的意見得到了楊浦工會的肯定和工會社工們的認可。陳耿寶認為,此舉改變了以往考評僅憑書面總結和觀感的“略顯含糊”的做法,使優中評優的激勵機制真正落在了實處。(記者錢培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