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維權時訊

工會界委員聚焦新業態勞動權益保障問題

2018年03月06日09:30  來源:《工人日報》

“存在就業者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權益缺失、職業安全和健康風險較高等問題,這是目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就業人群的勞動權益現狀。”3日,兩位總工會界委員向記者披露了由全國總工會開展的對這部分職工隊伍現狀的調研結果,並建議“盡快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據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呂國泉介紹,該調研涵蓋北京、山東、河南、廣東、浙江等省市。調研顯示,“三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給職工提高勞動收入提供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互聯網新業態就業的高彈性、對網絡客戶的高依賴度,加上“底薪+提成”工資結構帶來的較高不確定性,造成該群體工資離散度相對較高,部分職工收入較低,網約工普遍面臨收入和客戶不穩定的隱患。

調研顯示,大量小微電商企業、“平台+個人”型職工和個體工商戶,其社會保障權益狀況不容樂觀。據北京市總工會對25家分享經濟平台共1338名勞動者的調查,在互聯網平台就業者中,41.7%的人自己繳納社保,34.2%的人沒有繳納社保。而來自人社部的數據也顯示,全國約有1億人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主要是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和中小企業從業人員。

全總調研還顯示,職工戶外勞動保護和企業外勞動保護基本處於自發狀態,面臨較長勞動時間、較高勞動強度和更多職業健康風險等問題。勞動安全保護措施的缺位,使得職工戶外勞動安全風險增加。而在高勞動安全風險下,互聯網新業態從業者中參加商業醫療保險的僅佔27%,參加職工醫療互助活動的也隻有25.6%。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員建設工會主席丁小崗告訴記者,去年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對交通和建設系統企業形態和就業形態所做的調研顯示,企業組織方式去實體化、企業用工去勞動關系化、勞動者收入去工資化趨勢明顯,也因此傳統勞動關系下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應負的責任被大量規避。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上海兩市的政協會上,兩市工會界委員也分別就新業態從業者的權益保護問題提交提案,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措施。

“這一群體的勞動權益問題亟須引起高度重視,應完善相關法律,強化政策研究。”呂國泉委員提出建議。據悉,丁小崗委員已向大會提交相關提案。(記者陳曉燕 彭文卓)

(責編:實習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