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中車戚墅堰所“技改大王”劉雲清

勞動者之歌:關鍵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2018年05月03日15: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96年,劉雲清中專畢業,進入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當機修鉗工﹔2013年,劉雲清帶隊自主設計的數控珩磨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稱“技改大王”。

“小劉,快到機加工車間,出大事了!”2010年9月,睡夢中的劉雲清被一通電話叫醒,到了現場,十幾個維修人員正圍著一台日本進口臥式加工中心一籌莫展。距離約定交貨時間不到15小時,唯一的設備無法開機。中車戚墅堰所汽車零部件公司副總經理汪向眾很是焦急,“如果不按時交貨,公司就拿不到后續2000萬美元的市場訂單,公司聲譽也會受損。”

劉雲清摸索了兩個多小時,發現是線路板故障。廠家回復,隻能更換配件,最快一個月完成。5塊線路板,300余條線路,3萬多個元器件,廠家為了保護技術,還對線路進行了密封,一根線路接錯,就可能導致整個電氣系統報廢。劉雲清決定放手一搏,“改造線路板,用跳線的方法,屏蔽故障。”兩個半小時后,開機,一切正常。劉雲清的汗水濕透了襯衣。

因為修好過這台380萬元的進口設備,找他修設備的人紛紛慕名而來。2013年,常州一家德資企業找到劉雲清,廠裡一台運轉了50多年的進口龍門刨床出了故障,生產廠家說設備太老沒法維修,購買一台新設備需要800多萬元。經過劉雲清的改造,這台老設備起死回生,不僅加工精度達到國內設備的同期水平,還從人工操控變成了智能控制。

劉雲清在單位職工宿舍住了21年,生活圈子就是車間、宿舍、圖書館。每天吃完晚飯,他都到車間轉轉,琢磨機器的構造,思考維修難題﹔要不就是到圖書館,看維修書籍,了解設備原理。

1998年開始,中車戚墅堰所引進多台進口設備,每次發生故障,都要請廠家派人維修。“他們從出發就開始算工時費,路上一切費用都要我們報銷,如果時間緊急,還要給加急費……一趟算下來,有時候十幾萬元都打不住。”劉雲清暗下決心,要學會修進口設備。外籍技術人員修理設備時,劉雲清就在一旁“偷師學藝”。通過不斷鑽研,劉雲清成了廠裡少有的維修專家。如今,走在車間裡,隻要聽聲音,他就知道哪台機組有問題,並且能很快找出原因。

用於零件高精密加工的磨削設備——數控珩磨機一度被國外廠家壟斷,進口價格貴,維修成本高。“關鍵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裡!”2013年,劉雲清一頭扎進了新型數控珩磨機的研究中。找資料,分析數據,改造閑置廢棄設備……僅是測試珩磨的相關工藝,他就嘗試了100多種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質,對珩磨浮動結構的設計驗証達數十次。經過上千次試驗,首台新型龍門式全浮動數控珩磨機誕生了,各項性能遠超國外同類設備,制造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1/4。此后,他又成功研制出新型節能免維護液壓系統,比傳統型產品節能30%﹔主持研制了斷刀保護裝置,累計節約成本130多萬元……“技改大王”的名聲由此傳開。

2015年,中車戚墅堰所成立劉雲清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累計取得專利17項,完成科技攻關項目35項,自主研發設備200余套,節約採購經費4200萬元,累計創造價值1.5億元。不過,劉雲清心中仍有夢想,“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希望能為‘中國智造’做更多貢獻。”(記者 王偉健)

(責編:張文卓(實習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