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讓“圓珠筆中國制造”以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式走向世界——

金兆聯:小筆頭,大工匠

2018年06月19日08:43  來源:工人日報

“我想到60歲退休后好好放鬆一下,出去轉轉,到南極去看看。”49歲的金兆聯,和小小的圓珠筆筆頭打交道已經30年,雖然嘴上說著退休后的事,卻一刻也放不下手中的活兒。在去極地之前,他還要在創新的路上,將“筆頭”事業做到極致!

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一個網絡導航都不好找的小村庄裡,金兆聯30年如一日,默默地實踐著自己的“中國夢”——讓“圓珠筆中國制造”以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式走向世界。一系列創新成果,讓金兆聯榮獲2018年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去年底被推薦為全國輕工行業“大國工匠”人選。當年,面對泱泱大國仍需進口圓珠筆不鏽鋼材料的質疑,金兆聯用新設備新工藝生產出物美價廉的黃銅筆頭,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帶著理想踏上創業路

1989年,職業高中畢業的金兆聯被老家村辦廠錄用,那是上海豐華圓珠筆廠的聯營廠。沒多久,廠長看到金兆聯喜歡鑽研,便安排他去上海培訓,從此正式跨入制筆行業。

在上海做學徒的兩年中,金兆聯拜一位八級工為師,跟著學單機制作筆頭工藝和機械維修等技術。當年的制筆業,還沒有系統的技術資料和參數可閱讀,全憑口傳手授,關鍵技術的操作方式隻能靠自己慢慢體會。金兆聯白天在車間做工,晚上做筆記,從學習和操作的點滴過程中尋找規律,形成自己的文字心得。因為細心和用功,金兆聯很快就成了技術熟練工。培訓結束回到村辦廠后,他便擔任了生產車間的技術指導。

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因為鄉鎮企業改制,1993年,金兆聯離開了村辦廠,到浙江義烏一家制筆廠做技術指導。義烏是我國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商聚集地,金兆聯在那裡工作了1年,一方面做指導,一方面繼續向行家學習,很快便掌握了圓珠筆制造的各道工藝和設備配置調試技術,並對制筆業的生產及市場運行趨勢做了大量調查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判斷。

1994年,懷揣著把圓珠筆做得更好的理想,25歲的金兆聯毅然放棄浙江制筆廠的高薪聘請,決定回家鄉創業。白手起家的他,向村裡租賃廠房,向親友借款,創辦了一個制筆零件廠,主要生產普通的圓珠筆頭。

然而,金兆聯意識到,老產品、老工藝很快就會被淘汰,從1998年起,他利用創業積累的資金,開始對圓珠筆的筆頭制造工藝進行改進,同時研究、革新配套圓珠筆書寫的油墨。

“筆頭做不好,這輩子不甘心”

筆頭的精度決定圓珠筆的質量,而筆頭球座體的制造關鍵是邊緣收口問題。黃銅筆頭是中國制筆行業中的傳統款式,有60多年的生產歷史,但制造工藝卻一直沒有更改。缺乏工藝標准,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產量也不大,落后於國際同行業水平。

“差一點的收口機,隻要幾千元1台,而好的進口設備,單台價格接近400萬元。”當時,國內黃銅筆頭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而同時,高質量的收口機卻要從國外進口,這個瓶頸讓金兆聯耿耿於懷。怎樣自主研發一台物美價廉的收口機?金兆聯開始了他的探索研發之旅。

“第一次,花了40萬元‘私房錢’,搞了兩年多時間,但沒有成功。”金兆聯的所謂“私房錢”,是他給別的企業當顧問的報酬。

“不搞收口機研發,就靠賣墨水、可擦筆和筆芯,日子過得也不錯。”幾十萬元打了水漂,妻子當然會心疼埋怨。但金兆聯不死心:“筆頭做不好,這輩子不甘心!”

於是,金兆聯讓妻子組織員工生產常規產品,自己一頭扎進了工作室,關起門來獨自搞試驗。由於缺少技術資料及參考數據,他一個人單機操作,一會兒開機運轉,一會兒測試,下料、做筆尖、打造型、配油墨、測試等工序流程反反復復,一天內要做幾千次。“那個時候,一天要抽4包煙,有時想起睡覺時,已經是凌晨4點多了。”金兆聯回憶道。

好不容易設計出一種收口機,加工質量不錯,但金兆聯發現,不能形成量產。還是不行,重來!

歷時10年,經過數以萬次的試驗,金兆聯終於找到了我國傳統圓珠筆筆頭制造工藝落后的症結點,研發出解決疑難的關鍵設備。2016年,他自制出圓珠筆筆頭加工專用設備和收口機,並於去年申報了發明專利。行業專家評價,這套設備的技術水准達到了國內頂尖水平。中國制筆檢測中心認定,該套設備生產出的筆頭,抗腐蝕性、出墨量、頂出力、凸珠高度等均領先於中國行業標准,有幾項已接近或超過國際標准。

黃銅筆頭成本低於不鏽鋼筆頭。金兆聯說,如果公司1個月生產1億個筆頭,那麼1年就可以給國家節約700萬元到1000萬元購買進口圓珠筆筆頭的費用,消費者也可以花更低廉的價格買到一流的產品。

目前,金兆聯制造了15套這樣的筆頭加工專用設備和收口機,但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金兆聯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制造出2000套筆頭加工專用設備和收口機,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

將筆頭事業做到極致

筆頭加工專用設備和收口機只是金兆聯創業創新的一部分。從業30年,他創新不斷。

當年,在上海的一次展會上,金兆聯看到一支國外生產的圓珠筆,因為是可擦的,就賣到30多元,震驚之余,不服氣的他,回到昆山便自己動手試制起來。不到1年,他就研制出可擦圓珠筆,屬國內首創。

2006年,金兆聯成功研制出可擦性圓珠筆墨水﹔2008年,又研發了針管筆頭可擦筆芯,並參加了中國輕工業《可擦性油墨圓珠筆和筆芯書寫標准》的制定﹔2010年,他又對制造黃銅筆頭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將傳統的單機生產方式改變成現代的流水線生產,設備精度及技術參數完全達到進口機械的水平,產量成倍增長﹔2015年,金兆聯發明的一種“太空圓珠筆”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2016年,他又一次邁開大步,投入1000萬元開展技改,並將企業從單一的制造筆頭,擴展到制筆、油墨等領域,分成3個車間,實行自動化流水線生產。2017年,除了收口機申請發明專利外,鍍金筆頭也申請了兩種外觀設計專利。

這是金兆聯企業產品的部分清單:墨水系列有可擦圓珠筆墨水、中性摩易擦墨水,筆芯系列有可擦圓珠筆芯、摩易擦筆芯等,筆頭無鉛環保系列有8種產品,生產的設備有切料機、直線式多工位筆頭自動機、轉盤式筆頭自動收口機等。

因為金兆聯研發生產的0.5黃銅中性筆頭使用性能已經達到國際中性筆頭的標准,而且材料成本低,國內知名企業都紛紛訂貨,原來對他不屑一顧的某法國文具企業,如今全部使用他的產品。

寧靜以致遠。金兆聯表示,他還要採用同樣的工藝來改進其他系列的圓珠筆頭、中油筆頭等產品,不斷研發新工藝、新產品,為中國制筆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讓“圓珠筆中國制造”以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式走向世界。

中國制造需要精益求精

張菁

曾幾何時,“中國人連核彈頭都能造,卻造不出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的質疑聲在互聯網上蔓延,對於金兆聯這樣的制筆工匠來說,一定是不小的刺痛。

筆者能夠理解網友的質疑,筆頭雖小,卻代表著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水平。作為制造業大國,近年來,我國攻克了不少高精尖項目,但很多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用品的創新升級步伐卻顯得緩慢。如何改進制造工藝、提升產品品質,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成為制造業面臨的新課題。

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稱得上是其靈魂。隻有將一絲不苟、精雕細琢的精神理念融入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國制造才能實現由量到質的突破。“筆頭做不好,這輩子不甘心。”金兆聯這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將他精益求精的追求展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讓高品質的收口機不依賴於進口,他可以讓“私房錢”打水漂,忍得住關起門來搞實驗的枯燥,抵得住不搞研發也同樣有利潤的誘惑,也經得起一次次的失敗。而支撐這一切的,就是他“讓‘圓珠筆中國制造’以低成本高質量的方式走向世界”的夢想。多一點金兆聯這樣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多一點“造夢者”,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越來越近。(記者 王偉 通訊員 李曉斌)

(責編:王瑤、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