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韓企工會主席講述工資集體協商“成長”故事——

從協商“馬拉鬆”到雙方互諒

2018年08月10日08:22  來源:《工人日報》

“福利費是不是應該轉到基本工資中”“得拿出一個合理方案”……8月8日,記者在錦湖輪胎(長春)公司(以下簡稱長春錦湖)採訪時,正趕上工會主席趙子丹和職工代表討論今年工資的調整辦法。

“這些標注紅星的問題是我們今年重點調研的項目,包括工資上漲方式、上漲比例,工資各個組成部分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等等。”趙子丹一邊展示今年的職工調查問卷,一邊告訴記者:目前,問卷匯總工作已經完成,職工整體期待工資能繼續上調,最好將福利費轉移到基本工資中,並完善績效考核方式等,這些訴求在下半年的工資集體協商中將被列入議題。

工資集體協商,已在韓企長春錦湖開展8年。得益於這項制度,8年來,職工工資上漲43.1%,離職率從30%下降到5%,產品不良率也從1%下降到0.3%,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如今,集體協商已經成了企業的一件大事,不僅職工關注度高,行政方也將其視為一項重要管理制度而認真對待。

“剛開始開展這項工作時,可不容易!”趙子丹講述了工資集體協商“成長”的故事。

2011年,在長春錦湖還沒有成立工會時,因工資偏低,勞動雙方溝通不暢,出現了工人停工事件。長春市總工會和高新區總工會積極介入並解決問題后,企業開始組建工會。平時做事認真、辦事公道的趙子丹被職工選舉為工會主席。

“工會成立之初,我們制訂了以工資集體協商為主,通過改善福利待遇和開展各項活動提升職工滿意度的工會工作方向。”趙子丹說。

起初,趙子丹對工資集體協商一竅不通,為此,他專門找來相關文件和資料,下班后拿回家研究,常看到深夜。

2012年5月,長春錦湖在上級工會指導下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前期准備階段,趙子丹一邊組織開展調研,了解職工意願,一邊安排調查周邊企業和錦湖其他工廠的工資情況,並吃透了國家關於職工工資的政策法律法規。

兩天后,600多份職工問卷調查表擺上了趙子丹的案頭。仔細研究后,工會委員會初步制訂了當年的工資上漲預案,並向公司行政方發出協商要約。

然而,看到職工方拿出的方案后,行政方協商代表卻一個勁兒地搖頭。盡管趙子丹一再解釋方案是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基礎上制訂的,並且參照了相關企業的工資水平,也兼顧了企業利益,但行政方協商代表、韓方管理部長仍不同意。

協商、談判,談判、協商……在緩慢的進展中,共識一點點達成。最終,經過馬拉鬆式的23次協商后,企業工資集體合同草案出爐,並在職代會上獲得通過。

這次協商,給職工帶來的是工資整體上漲13%。在工資集體合同上鄭重簽上自己名字的那一刻,趙子丹心裡感到一陣輕鬆。

此后,趙子丹年年堅持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協商期間,他與企業行政方“交心”“拉鋸”兼而有之,有幾次韓方管理部長見到他就談方案哪裡定高了、企業面臨哪些難題等,他就拿出相關數據和事實跟對方講道理。

為最大限度反映職工訴求,每年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之前,工會都會精心設計問卷了解職工想法,然后比對集團在中國區三家工廠和長春本地同行業的工資水平,並參照吉林省工資指導線,制訂工資上漲方案,經職代會通過后再進行工資集體協商。

集體協商在勞動關系雙方相互理解中不斷前行。前兩年,整個集團工資上漲都非常困難。長春公司仍堅持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並以通過為職工發補助卡、提高工齡工資等方式,實現了工資上漲4%的目標,職工和公司雙滿意,勞動關系也愈加和諧。

“2011年,我每月工資是3000元,如今已漲到5500元,這得益於工會開展的工資集體協商。”生產四科成型品質工程師王志慶說,“以前,大家有意見隻能抱怨,找不到解決渠道,現在有了訴求可以找工會。職工心氣順了,工作更有勁頭。”

同時,“敢跟老板拍桌子”的趙子丹,也得到了企業行政方認可。韓方派駐長春企業的企劃部管理部長河光喆認為:“隻有合理提高職工福利待遇,職工才能在幸福的工作中創造更大效益,但公司想到的可能不全面,工會恰好能抓住職工真正想法,幫助企業與職工良好互動溝通,並且還能對企業經營發展提出很好的建議,對公司幫助很大。”(記者 柳姍姍 通訊員 鄭 易)

(責編:皮博、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