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

從想干一手“好活”到練就一身“絕活”,再到解決一些“大活”,他的技能和責任感不斷升級——

樊志勤:“焊接大咖中的A咖”

2018年09月18日08:54  來源:《工人日報》

5度是焊槍角度允許的誤差,3秒是焊接速度允許的誤差,1200攝氏度是合金與鋼套熔點的差值……一名出色焊工對手感、眼力和蹲功的要求都很苛刻。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有世界目前最大的軋機油膜軸承生產車間,其油膜軸承是企業的主導產品。在軋機運轉中,油膜軸承的“心臟”部件鋼套和襯套接觸間隙必須保持2絲的厚度,相當於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太重集團高級技師樊志勤的任務就是給襯套的表面連接合金層,讓鋼套和襯套嚴絲合縫、渾然一體。在不到1米寬的鋼襯套內,手持6000攝氏度的電弧槍,焊接時必須保持角度、溫度、速度恆定於規范要求,同時,密切關注熔池邊緣的熔合情況,這樣的姿勢一天要保持七八個小時以上。

樊志勤做到了。不僅因為他手上有絕活,更因為他心中有責任。

苦練一手“好活”

1998年,樊志勤從太重技校畢業后來到太重焊接分廠工作,成為一名焊工。所在小組主要負責大型礦用挖掘機設備的焊接生產。那個時候,焊接車間工作環境差,工作服也又臟又破。“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撿破爛的”,車間的工友們常這樣自嘲。初入職場,與學生時代的想象完全不一樣,樊志勤內心曾多次打起退堂鼓。

然而,樊志勤並沒有退縮。“是什麼讓我對這份艱苦的工作如此執著?是身邊師傅們的言傳身教,是工人師傅對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感召。同樣的工作環境,身邊的師傅們沒人叫苦叫累,認真細致地對待每一道焊縫、每一個零件,一干數十年,我有什麼理由叫苦叫屈?”想到這些,樊志勤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技術,做一名受人尊敬的焊工。

焊接說起來簡單,做好卻並不容易。焊接任務有時是一件薄如蟬翼、輕如鴻毛的作品,有時又是數百毫米厚、重達數千噸的金屬件,要讓焊縫表面平整美觀,內部致密,隻有頂級焊工才能做到。

2005年,樊志勤調入太原重工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高手的悉心指導,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樊志勤的焊接技術得到快速提升,逐漸掌握了各種結構形式、多種空間位置條件下的焊條電弧焊、鎢極氬弧焊、氣體保護焊、埋弧焊及有色金屬焊接技術訣竅。2006年5月,樊志勤代表太重參加焊接技能大賽,先后獲得了太原市大賽個人第1名,山西省大賽個人第3名、團體第1名的不俗成績。

多年來,為了提升技術,練得一手“好活”,樊志勤苦練基本功,在焊接時始終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角度。白天在車間練,晚上回家后拿著水杯、頂著碗練,練出了一流的手感和蹲功。進廠第2年,他焊接的產品一次合格率就達到了99%以上,外國監理都豎起了大拇指,專家評價他的作品,無論是焊縫外觀、探傷,還是高度差、寬度差、咬邊、正面和背面成型,都幾近完美。

發展源自傳承

2012年,太重焊培中心成為山西省總工會命名的首批職工創新工作室,並以帶頭人樊志勤的名字命名,“樊志勤職工創新工作室”就此創立。作為山西省職工實訓基地、山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樊志勤希望工作室成為一個攻關、傳藝、研發、交流的平台,全面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

曾一段時期,由於連接工藝(噴焊)不穩定,經常出現襯套合金層脫落和合金厚度過大且薄厚不均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產品質量,而且合金價格昂貴,造成極大浪費,更嚴重影響了公司產品進軍國際市場的節奏。

樊志勤和他的創新工作室團隊接到此項攻關任務后,潛心鑽研。一次次的推倒重來,一次次的毫厘之差,都沒有澆滅他們的熱情。經過兩年無數次的摸索試驗,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關,研制出一套先進的改進方案和生產工藝。改進后的工藝,合金厚度可以控制在2.5毫米∼3.0毫米之間,厚度均勻,表面質量和加工精度大幅提高,合金成本大大降低。

軋機油膜軸承公司經理王杰偉告訴記者,樊志勤和他的工作室研發出的這套獨特工藝,不僅讓太重的油膜軸承合金結合強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且每件產品還能節省合金材料100千克,每年僅節省合金價值就超過1300萬元。

創新工作室成員楊國華笑著告訴記者:“工作室聚集了企業的焊接大咖,樊志勤就是這些大咖中的A咖。”

工作室成立以來,著眼於行業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焊接操作技術的創新工作,以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為出發點,探索焊接操作技術創新機制。同時,開展焊工培訓和操作技藝傳授,培養優秀技能人才。工作室3年裡就完成科研技術攻關13項,解決生產難題22項,培養高技能人才20余人,其中5人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獎。

“做好傳幫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隻有把技能傳授給大家,我們的產品才會更好。”樊志勤認真地說。

潛心鑽研“大活”

2011年11月,舉世矚目的神舟八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並實現了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看到飛船升空的畫面,樊志勤異常激動,內心蕩漾著一種神聖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他說,“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個人的使命不僅與企業聯系在一起,也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

原來,就在當年10月下旬,發射基地在對發射塔架的檢查中發現,發射平台的翻板鉸鏈出現斷裂。此時,距離神舟八號飛船發射的時間非常近了,故障必須立即解決。

在接到求助電話的一刻,太重集團就決定讓樊志勤擔此重任。

飛赴基地后,樊志勤與專家們觀測分析,迅速找出原因,並提出可行的修復方案。在三四十米高的發射塔架上,他憑著多年積累的焊接技術和修復經驗,冒著凜冽的寒風,揮舞著手中的焊槍,在焊花閃爍中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個小時。最后,樊志勤不僅按時修復了裂縫,還對整個塔架做了全面檢查和修復,確保塔架萬無一失。

“要堅定技術報國的志向,努力做出無愧於人民和時代的貢獻。”在講台上,樊志勤經常這樣激勵學員。參加工作20年,他完成的高難度任務數不勝數。先后修復了濟鋼機架、忠旺機架、秦山核電站吊具等設施,為世界最大的挖掘機進行焊接,能使用15米長的無接頭焊縫槍。憑著一手超人的技能,他累計為國家和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達數千萬元,成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樊志勤說,他的職業歷程經歷了三級跳躍。剛入職時,就想干一手“好活”,免得被人瞧不起﹔到后來,以參加各種技術比武為樂,試著練就“絕活”﹔再后來,帶領工作室試驗、解決企業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焊接問題,研究國內甚至國際焊接難題,實現解決一些“大活”的夢想。(通訊員 陳秋蓮 記者 劉建林)

大工匠要有“大活”情懷

張菁

從“好活”到“絕活”再到“大活”,樊志勤職業歷程的三級跳躍,是技術的跳躍,眼界的跳躍,更是精神上的飛躍,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

讓焊縫表面平整美觀,內部致密,這是樊志勤做“好活”的標准,雖然隻有頂級焊工才能做到這樣的標准,但他並沒有滿足。苦練絕活,為企業贏榮譽、增效益,把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這,是他的第二級跳躍。而當他把自己的技術與絕活融入到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時,他離實現解決“大活”的夢想就更近了一步。樊志勤眼中的“大活”,正是那些能推動技術進步、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與創造。

大工匠要有“大活”情懷。“要堅定技術報國的志向,努力做出無愧於人民和時代的貢獻。”樊志勤一次次在講台上這樣激勵學員,其實也是在心裡對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強化。要勇攀高峰,必須精益求精、崇尚質量、追求卓越,不為噪音所擾,不為雜音所惑,保持好奇心和敏銳性。隻有瞄准國際水准,不斷創新技術、傳承技能,才能為企業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皮博、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