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綜合報道

田明:屢獲大獎的“普通”工人

2018年10月15日10:36  來源:《工人日報》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得到黨和國家如此高規格的禮遇,隻有繼續努力工作,不斷創新,才能回報長期以來培養和關心我的各級組織。”提起9月30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國慶招待會,全國勞動模范、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工程中心職工田明,激動的心情依然溢於言表。

今年53歲的田明,參加工作33年來,圍繞生產搞創新,從一名普通的試油工成長為中國石化技能大師,創新成果“試油測試技術的創新與運用”獲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立足崗位,從“不方便處”開始創新

田明的創新之路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剛參加工作的他在給測試器加油時,發現用專用扳手拆裝接頭很不方便。田明琢磨著在接頭上焊了兩個小手柄,結果隻要稍稍一轉,就可以輕鬆安裝了。

這個小創意,讓工友贊不絕口,也激發了田明的創新熱情:“不方便的地方,就是應該創新的地方”。

保養封隔器時,需要將裡面4組彈簧重新拆裝,每組彈簧的彈力高達上千牛頓每米,需要三四個人配合才能完成。田明利用杠杆原理研制封隔器保養推拉工具,一個人就可以輕鬆完成……

后來,更有含金量的創新也被田明盯上了。隨著油田勘探開發向“低、深、隱、難”類油藏進軍,常規測試工藝在射孔、測試和抽汲、取高壓物性樣品等諸多環節中存在瓶頸,田明把創新目標對准每項工藝技術的應用提升。

射孔是打開油藏進行測試的第一個環節。但是,射孔瞬間的沖擊壓力波經常會造成測試儀器過載損壞,致使測試工作一無所獲。

怎樣才能避免壓力波的沖擊呢?

剛開始,田明和其他技術人員採取降低或阻擋沖擊壓力這一思路,但實施效果不理想,油藏中的砂、石等雜質經常會堵塞孔道,使採集的壓力失真,影響對油藏的正確認識。

“能不能給測試儀器設置一個‘自動門’?當沖擊壓力波過來的時候,門就自動關上﹔當沖擊壓力波過去的時候,門再自動打開。”田明利用射孔瞬間產生的沖擊壓力做動力,控制自動門瞬間關閉,從而將沖擊波完全屏蔽。待沖擊壓力消失以后,門又自動打開,保証了壓力採集。這種射孔瞬間高壓屏蔽技術,使射孔時壓力計的過載損壞率由16.6%降為零!

緊接著,在抽汲工藝上,設計氣控密封防噴盒,能瞬間密封井口,讓抽汲作業更加綠色環保﹔在高壓物性取樣工藝上,國內首創新型摩擦式取樣器,讓油田高壓物性取樣成功率提高到92.2%,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不斷探索,完成革新90多項

田明是從油田技校畢業的,初始學歷並不高。剛工作不久,隊上安排田明和一位新來的技術員上井執行任務。由於操作不熟練,幾天過去了,沒有錄到任何地質資料。

“這件事讓我終身難忘,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提升技能,做有知識的創新型石油工人!”田明說。

在地層測試中,需要對油藏進行開關井測試。行業內的專業教材,對開關井的懸重——俗稱“自由點”的計算有一個理論公式。但田明覺得公式局限於某一特定的理想狀況,沒有考慮井筒與油藏等多種變化因素,於是跟這個權威理論較上勁。

為了摸清“自由點”的變化規律,隻要有測試任務,田明就跟著測試班上井,一跟就是3年。他記錄了近千組開關井操作時管柱懸重的變化數據,摸索出適用性更廣、更准確的“自由點”變化規律計算公式。這套計算方法后來在行業內得到廣泛應用,被稱為“田氏公式”。

2012年,江蘇油田引進美國的連續油管設備。連續油管設備配備了兩套進口刀具,下井后刀片容易損壞,無法切斷油管。田明從提升切刀的穩定性入手,給這套先進的進口設備配套“減震”系統,使連續油管割刀在復雜的井身構造中,真正成為一把“如意刀”。

近年來,油田經營形勢嚴峻,田明相繼攻克“連續油管切割技術”“連續油管內穿電纜技術”“連續油管拖動壓裂”等技術難關,為油田低成本開發作出了貢獻。

2018年7月,江蘇油田2017年度專業組創新成果揭曉,田明的“小管柱磨銑技術研究”獲得了一等獎,這個創新成果解決了管柱通徑小、鑽壓難控制等小管柱測井的一系列問題。

工作33年來,田明及其團隊完成創新革新成果90多項。創新研制的壓力計過載保護器,獲中石化技能創新成果一等獎﹔試油測試工藝配套工具,獲江蘇省職工十大創新成果獎和第四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唯一的一等獎。

開拓市場,為企業創利爭效

2010年7月,“田明勞模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將自己的一系列創新成果應用到對外服務,在立足崗位創新的同時,積極推廣運用創新成果開拓市場,為企業創利爭效。

中石油冀東油田某井由於管柱卡鑽,被卡管柱3500多米,井斜近70度,如果不能及時切割解卡,該井面臨報廢危險。田明得知后要求試一試。沒想到,在排除切割前的諸多難題后,僅用3分鐘就輕鬆解決了問題。田明“刀”到病除,消息迅速傳出冀東油田。

江漢油田某頁岩氣井面臨測試穿電纜作業難題,田明帶領團隊用了3個多小時,成功將5000多米電纜全部穿進油管,實現連續油管測試、射孔等工藝的一體化作業,打破國外相關工藝的技術壟斷,為頁岩氣井低成本測試開辟出一條新路。

今年年初,田明收到一封來自北方某油田寄來的感謝信,感謝田明團隊“妙手回春”,避免了油井報廢。

那是一口日產天然氣40萬方、年創效達2億元的高產井,由於天然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套管受到腐蝕。2016年8月,測井作業顯示油層套管腐蝕破漏段長達600多米,甲方採取多種辦法仍然沒有解決問題,面臨油井報廢的風險。

田明團隊獲悉后,千裡馳援施救。在甲方的配合下,通過用獨創的連續油管小管徑修井技術,對縮徑嚴重的氣密封油管進行鑽、磨、洗、降磨阻等一步步的精細施工,連續在井場奮戰30余天,終於在氣密封油管內打通道2951.5米,重新連通了地下氣藏。2018年元旦之前,隨著井下最后一個盲堵的鑽通,“憋”了多日的井內氣龍順著新開辟的通道噴涌而出。

近年來,田明帶領團隊先后打開冀東、涪陵、吉林等油氣田井下作業市場,行程3萬多公裡,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江蘇油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記者 王偉 通訊員 劉繼寶)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