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綜合報道

鄭貴有:巧手車出兵工精品

2018年10月16日08:30  來源:《工人日報》

1992年,鄭貴有從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公司技工學校畢業后,進入中國兵器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公司。如今,45歲的他,已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技能大師”“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內蒙古自治區金牌工人”等稱號,並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他獨創的“鄭貴有切削法”“鄭貴有圓錐切削法”等11項先進操作法,攻克了軍品科研試制中的130多項加工技術難題。

“要麼不干,要干就好好干”

畢業那年,成績優異的鄭貴有本可以選擇待遇優厚的科研軍品單位,可他偏偏選擇了機電公司——一個北重集團下屬的民品單位。因為在這裡當技術工人,常常需要一邊生產一邊研發,對一線工人的技術能力是個巨大的挑戰,正是這個“優勢”吸引了鄭貴有。

“要麼不干,要干就好好干。”不服輸不怕苦的鄭貴有,似乎天生就有干車工的靈性。虛心求教又愛鑽研的他,實現了3個月提前出徒獨立操作、3年成長為全廠最年輕的車工班班長的職業規劃。

在制造業,無論多麼先進的工藝、產品,在試制、試驗階段都離不開普通車床。通過不斷學習,他在普通車床上練就了一身絕活。

2012年底,北重集團已運行多年的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的主油缸在維修時需要進行機械加工。此次維修加工難度大、技術復雜,北重集團為此撥專款近千萬元購買了一台專用設備。當領導把艱巨的維修項目任務交給鄭貴有時,這個攻關強手一時猶豫了。

油缸高3.4米、重23噸,鄭貴有從沒見過,更沒干過這樣的龐然大物,他白天在單位冥思苦想方案,晚上在家挑燈夜戰苦學。維修方案出台后,鄭貴有經過兩個多月的鏖戰,終於將這個大家伙雕琢成了圖紙上的形狀,節省外委加工資金62萬元。

3年后的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鄭貴有超大口徑重載液壓缸缸體加工法”被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創新競賽成果薈萃》一書。

他潛心鑽研,在長杆、軸類加工中總結出一套科學、合理的加工方法。2014年3月,以鄭貴有名字命名的“細長軸在普通車床的加工”發明專利被國家專利局受理,他也被破格評為工程師。

鄭貴有堅持勤學、勤問、勤想、勤練的“四勤”原則,讓他實現了從中專生到國家級技能大師,從一線工人到內蒙古最年輕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的華麗轉身。

“別人不愛鑽的技術,你去鑽了,你就成為技術的富有者”

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后,是鄭貴有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的過程。他口中所謂的“比其他人幸運”,其實源於多年來超出他人的默默付出。

在鄭貴有空間有限的工具箱裡,大半空間堆滿了各種技術書籍,讓他隨時都能“加油”。“別人不願意加班,你去加班了﹔別人不愛鑽的技術,你去鑽了,你就成為技術、技能的富有者,你就擁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領、一技之長。”鄭貴有說。

2008年,某國家重點軍用裝備生產落戶北重集團。其中的關鍵重件主齒輪軸產品因為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生產難度極大。面對沒有夾具、沒有可借鑒經驗等難題,鄭貴有日夜琢磨,反復試制,終於達到了產品精度要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2015年,又一項技術難題擺在了鄭貴有面前。在某軍用產品生產中,由於產品軸承直徑大,要求精度高,工廠沒有如此高精度的設備來進行生產。鄭貴有認真分析了產品特點、反復計算技術參數、數百次試驗論証,針對滾道硬度高的情況,他採用立方氧化硼刀具並優化切削參數,配合生產組織部門修改了加工方案,最終解決了加工難題。同時,在優化工藝流程的基礎上使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了10倍。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鄭貴有革新了小直徑斜齒加工問題、細長杆梯形螺紋的車削等技術,創造了“鄭貴有圓錐切削法”和“鄭氏切削法”,在北重集團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創造了3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讓一個人的技術變成許多人的技術”

在為兵器制造難題“把脈開方”的同時,傳承手藝成了鄭貴有的另一份責任。

幾年來,他培養了40多名中青工,在北重集團、全市和全自治區的技術比武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很多徒弟已成為關鍵技術帶頭人。

同時,鄭貴有組織並開辦了“兵器技能大師講壇”,現場講解技術難點、展示絕技絕活,並與行業內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關、工藝改進和技能操作等方面進行交流研討。作為“鄭貴有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他帶領團隊以創新為突破口,積極在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上大力開展工作,共完成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50多項。

“很多技術工人都會從操作層面解決技術難題,但不會從理論上分析研究形成解題的通用方法和理論方法。如果能從操作層面提升出理論知識,就可以讓一個人的技術變成許多人的技術。”鄭貴有說,會干不會說、會說不會寫、會寫不會總結是很多技術工人的局限,為了突破這個瓶頸,他研讀了不少理論書籍,用通俗的語言總結技術要點,形成了獨創的“操作指南”,希望把自己積累的經驗和技巧傳遞給更多人。

“我希望一線工人都能熱愛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有進取心和責任心。要敢於擔當重任,敢於挑戰和鑽研難度大的工作。”鄭貴有說。(記者 李玉波)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