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綜合報道

王瑞根:“一手拉著職工一手托著企業”

2018年10月19日08:13  來源:《工人日報》

對54歲的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王瑞根來說,今年好事多多,先后獲得“江蘇省百姓學習之星”“全國紡織人才建設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前不久又獲得“江蘇省十佳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工,是企業和工會給了我成長的舞台!”1982年進廠工作,36年來,王瑞根從一名普通織布操作工,成長為今天的雙弘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成為職工的“知心大哥”、企業的“真心智囊”。

為職工謀利益,為企業謀利潤

雙弘公司是在2003年由鄉鎮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王瑞根當選為改制后的首任工會主席。改制后,公司職工99.5%以上是當地的農民工,其中女職工佔72%,職工們有著集體“焦慮症”:“工資會打折嗎?福利有著落嗎?”這也是王瑞根面對的第一考題。

“工會主席必須一手拉著職工,一手托著企業。”經過充分溝通,王瑞根與公司領導層達成共識:“雙贏才有未來。”在當年職工大會上,他代表工會向職工和企業庄嚴承諾:“為職工謀利益、幫企業謀利潤”。公司工會和行政約定:公司總經理每年把“職工工資年增長10%以上”作為主要任職考核目標,並列入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2003年10月,由王瑞根牽頭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躉繳485萬元,為全部職工辦理了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當時在全縣農村企業中是第一家。2004年以來,公司每年開展兩次工資集體協商:1月1日調增崗位月薪,7月1日調增工資和保險基數。同時,勞動合同簽訂率、工資增長面、五險一金覆蓋面、工資及時打卡率均達到100%。改制15年來,1300多名職工的工資一天不拖、一分不欠。

女職工撐起了雙弘公司的大半邊天。對王瑞根來說,女職工的利益絕對無小事,必須當好她們的“知心大哥”。一次,他無意中聽到兩位女職工抱怨上夜班小孩沒人照料,便馬上與董事長協商,提出為子女在鎮上讀書的職工安排單間宿舍。這一建議得到了公司大力支持,不但落實了職工宿舍,對子女就讀初三或高三的職工,盡量安排上白班。

“職工是資源不是成本”

改制15年來,雙弘公司生產規模由5萬紗錠擴大到15萬紗錠,年產值由1.5億元增加到8.5億元,成為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50強。無論是公司發展順勢還是遭遇困境,王瑞根都明確地向公司行政表明工會的主張——“職工是資源不是成本,企業財富是職工不是資本”。這一主張得到了公司領導層的尊重和響應。

公司規模隨著生產發展不斷擴大,但職工人數保持在1300人左右,在工會的推動下,公司不斷推進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不斷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同時,公司還每年拿出近30萬元,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女職工“兩癌篩檢”及常規健康檢查。

“大事超前為大家想,小事全力幫大家辦。”從事工會工作的每一天,王瑞根都努力讓每個職工都快樂工作、幸福成長。公司工會創立雙弘愛心互助基金,先后救助困難、傷病職工及家庭1315人次,幫扶支出220.36萬元﹔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對每戶困難職工做到知家庭住址、知生活狀況、知貧困原因、知患病用藥、知生活保障、知子女就學、知子女就業、知住房情況、知救助措施等。

讓職工都學有所能、學有所成

“我是在工作中學會了學習,然后去教別人怎樣學習。”王瑞根說。

工作37年來,王瑞根自學不輟,先后攻讀了秘書、紡織工程、機電一體化、經濟管理等大專和本科學歷,取得了全國培訓師、ISO9001體系審核員、安全標准化內審員、紡織保全高級技師、高級經濟師等專業資格,成為省技能人才評價專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一直看著王瑞根成長的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廣澤感慨地說:“他是一個把學習當成樂趣的人!”

擔任工會主席后,王瑞根還擔任公司黨校、職工培訓學校校長,個人為企業職工書屋捐贈3000多冊書籍,推動企業每年設立100萬元職工培訓專項經費,主持實施員工終生受訓工程,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南通大學、南通職業大學聯合辦班,建立了“48+1”(每周工作48小時,每周六下午集中學習1小時)工作加學習制度,組織創建了勞模工匠技師創新工作中心(5個創新工作室)、3個省市工人先鋒號,指導培育了6名行業省市勞模、4名行業省市技術能手,主持完成了國家星火計劃1項,獲得國家級創新成果獎1項,被聘任為中國紡織政研會理事、江蘇省企業協會理事、江蘇省紡織工會研究會副會長等。

“學習是最好的福利。”王瑞根說,讓職工都學有所能、學有所成是工會主席的最大成就,也是職工最大的幸福和最好的未來。在學習中充實自己,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工作,王瑞根創新推出非公企業黨建“1+3”工作法和工會平等協商“12345機制”,都獲得各方好評。(記者 王偉 特約記者 王君東)

(責編:王楠、黃瑾)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