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綜合報道

李建民:35年工會情21載主席緣

2018年10月22日12:01  來源:《工人日報》

干了35年的工會工作,當了21年的工會主席,囊括了全國各級優秀工會工作者榮譽,成就這一傳奇的,就是陝西五環(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的工會主席李建民。

一個企業、一個崗位,一輩子不挪窩,該有多少故事和感慨啊?記者近日慕名前往。但是完全出乎意料,他始終不願意多談自己。

“他是個默默無聞,低調務實的人。”省市工會的力挺,才使我們能夠從一個側面見識了這位工會干部。

給省長訴說紡織工人的困難

2010年12月14日,陝西省政府與省總工會第21次聯席會在省總機關會議室舉行。會議的議題之一是建議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水平。輪到李建民發言時,他抓住機會,拿出經過充分准備的各種數據和資料,盡情訴說:“陝西紡織職工工資不僅低於全國、全省、全市社會平均工資,而且低於全國紡織職工平均工資,還低於退休職工、農民工。”

發言深深觸動了時任代省長的趙正永,他連續發問:“你們工資是多少?有沒有增加?剛進廠的職工多少錢?工作10年的多少錢?住房怎麼樣?”

李建民回答:“全廠6690名在職職工,去年6月之前,人均工資1117元,去年因為效益達到20年來最好,自7月始,人均月增資221元。我作為班子成員,去年的總收入為14058元。”接著,他特別補充一句,“現在紡織行業利潤率不到2%,所以就企業的力量,工資增長太難了。”

“你們今年繳了多少稅?”省長又問。“2488萬元。”李建民答道。

“可以考慮,利潤率太低的實行退稅制。”趙正永一邊交代有關廳局搞調研,一邊快速在本子上記著:“我准備去咸陽再找幾個工人談談,研究一個辦法。”

議題討論最后,趙正永特別對李建民也對全體與會者說:“要讓群眾有尊嚴地生活,首先經濟利益要有保障,紡織工人收入低的問題一定要解決好。”

關系全省數萬紡織工人的切身利益問題,就這樣提到了省長的工作日程。次年1月28日,陝西省人社廳發出《關於建立完善國有及國有控股紡織工業企業職工崗位津貼及工齡工資的意見》,提出“確保從2011年起職工年人均工資收入要達到2萬元以上”。之后,經過多方努力,紡織工人的工資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寧願大家現在埋怨我,以后再慢慢理解我”

魏茹是前紡車間的合同工,前幾年查出患有乳腺癌,昂貴的治療費用對收入微薄的她來說,是巨大的壓力。這時候,她之前參加的工會系統的互助保障計劃發揮了作用:在正常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女職工重大疾病互助保險理賠了1.2萬元,職工醫療互助保險每年給予二次報銷兩次。盡管魏茹最終未能挽回生命,但她的家人至今對這份來自工會的幫助念念不忘。

現在,企業上上下下對參加職工互助保障計劃高度認同,但在當初,卻經歷了一點小曲折。

早在2002年,西安市總工會就開始試推職工互助保障計劃,李建民一眼就認准了它對職工的好處,因而積極在企業內部宣傳動員。可很多職工舍不得花一年幾十元的保費,有些人甚至有抵觸情緒。李建民對作動員工作的工會干部們說:“正因為我們收入低,才要著眼長遠,不然的話,一個大病就能拖垮一個家庭,寧願大家現在埋怨我,以后再慢慢理解我。”

從那時起,五環集團參保職工一直比例很高,平均每年參保達3000人、理賠400人,對保障職工身心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呼吁成立扶貧幫困基金

五環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57年的西北第五棉紡織廠,上世紀90年代,西安市將多家紡織企業重組為五環集團。歷史上,五環職工最多時近1萬人,企業困難職工較多。

2007年,李建民說服企業領導班子,在極其緊張的資金中,一次性拿出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然后黨員干部帶頭,全體職工捐款,一共籌集了50萬元,成立扶貧幫困基金。

有了這個基金,企業就多了一個救助職工的機制。之后每年企業工會都組織發動職工自願捐款,補充基金,維持運轉。

“我們制定了基金的管理使用辦法,每個季度上會審核一次,對職工的困難進行及時救助。”黨群工作部部長王新利介紹。去年,基金共救助60人,共支出4萬元﹔今年上半年,基金對17名特困職工實施救助,共支出2.34萬元。(記者 毛濃曦)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