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工會十七大代表熱議讓工會的觸角延伸再延伸——

從“最后一公裡”到“最后一厘米”

2018年10月25日08:17  來源:《工人日報》

“會員有來有走,體現了工會面臨的形勢不斷變化,也意味著工會工作需要不斷發展、創新。職工走到哪裡,工會工作就要跟進到哪裡。”對照黨中央致詞和中國工會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總工會主席殷文平代表結合自身工作產生了新的感悟。

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實施,潞城鎮原先聚集的以木器加工等為主的多家企業外遷,職工會員隨之遷往外地,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高新企業新進駐,帶來新職工的入會和服務問題。在殷文平看來,隻有用改革創新精神,讓工會觸角真正延伸到每一位職工身邊,才能“竭誠服務職工”。

如何真正做到“哪裡有職工群眾、哪裡就要有工會組織,哪裡需要做群眾工作、工會工作就跟進到哪裡”?會議期間,多位代表分享了延伸工會觸角的“故事”。

向新興領域新興群體延伸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貨運行業沒有工會組織,貨運司機游離於工會之外。貨運司機組織比較鬆散,多集聚在物流公司或者物流平台,流動性高,勞動強度大,相當一部分司機收入、福利、社會保障等得不到有效保障。針對這一實際,浙江省總工會開展了將貨運司機納入工會組織的探索,將組建貨運行業工會列為重要改革試點項目之一。”看到工會十七大報告提出“推動工會組織向新興領域新興群體延伸”,浙江省衢州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徐雄強代表不由得想到各級工會正在推進的貨車司機入會工作,“工會觸角的延伸首先是工會組織的延伸”。

據他介紹,在衢州,危化品貨物運輸業組建聯合工會,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開展各種類型貨運司機工會組建試點工作。

目前,全國共有基層工會組織280.9萬個,覆蓋單位655.1萬個。為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今年以來全總以開展“貨車司機入會集中行動”為牽引,大力推進貨車司機、快遞員、護工護理員、家政服務員、商場信息員、網約送餐員、房產中介員、保安員等八大群體入會。

徐雄強認為,這正是工會延伸組織觸角,努力覆蓋更廣大職工群體,從而更好服務職工的具體舉措。

對此,河南省新鄭市總工會主席劉彤標代表也頗有 “心得”:針對鄉鎮(街道)、社區(村)、中小企業等基層工會建設薄弱問題,他通過倒查建會工作情況,對沒有繳納工會經費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上級工會暫停工會經費撥款,直至其建會、開立賬戶、繳費完成,向下的經費循環才恢復,以此來排查“空殼工會”,掃除工會建會和經費征繳的盲區,同時把人、財、物等不斷向基層傾斜。僅用了半年時間,全市建會重點難點行業新建會180家,新發展會員21650人,其中包括農民工會員6000多人。

在劉彤標看來,延伸組織觸角,讓基層工會組織“活”起來、工會工作“實”起來,這是竭誠服務職工的基礎。

“娘家人”的“一網情深”

“根據物探行業實際,創建‘智慧工會雲’平台,將2.8萬名職工凝聚在工會周圍,讓他們隨時感受到工會的溫暖,享受到工會的服務。”看到工會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建設智慧工會”,中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工會主席王治富代表分享起自己的“得意”案例。

據他介紹,公司現有2.8萬名職工,分布在全球60多個國家,從事著“為地球做CT”的工作,肩負著為國“找油找氣”的神聖使命。由於點多、面廣、線長的工作特點,造成工會工作集中開展難、會員覆蓋難等困難,單純依靠傳統的工會工作模式已經很難再滿足職工群眾需求。

如何把“娘家人”的關愛送到千萬裡之外的職工身邊?適應職工的需求和期待,公司工會決定通過智慧工會建設,延伸網絡觸角:在線維權、在線心理咨詢、在線參與活動……時空、地域的限制就此打破,即使身處地球另一端的職工也能感受到“娘家人”的“一網情深”。

“智慧工會建設”也是陝西漢中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成寶華代表本次聚焦的主題。他在一次調研中發現,漢台區共有67個社區工會,區域內混雜著不同性質企事業單位和不同身份職工,使得社區工會管理難度加大,出現了無法管理、無力管理的現象,城區工會工作面臨“瓶頸”。

從去年底開始,漢台區總工會和漢中路辦事處工會聯合會創新探索了“網格+工會”工作模式,以“工會組織全覆蓋、職工訴求全掌握、勞資矛盾全調解、困難職工全幫扶”為目標,以網格服務管理平台為載體,以社區網格為單元,以網格員和工會干部為基本隊伍,建立起全面的基礎信息服務系統,實現服務職工“零距離”。目前,這一模式正向全市推廣。

形成“一片心、一疊卡、一張網、一個家”,建立健全結構清晰、數據准確、動態管理的工會工作和會員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會員實名制與普惠性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工會組織借助互聯網平台,打造方便快捷、務實高效的服務職工新通道,努力實現服務職工全方位全天候。

向服務職工“最后一厘米”進發

從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后一公裡”,向“最后一厘米”進發,這是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總工會主席張鋒代表心中的目標。在他看來,由縣級工會派駐的20名企業工會指導員、107名街道工會代表、各企業工會干部及各大企業裡的工會小組長,成功破解了街道總工會人手短缺的難題,接長了工會服務“手臂”,將工會觸角真正延伸到每一位職工身邊。

“工會十七大報告中說,‘落實在基層、落實靠基層’,做好基層工作也需要工會干部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據張鋒介紹,針對工作實際,赤城街道總工會經上級工會同意,創新實施街道工會代表常任制,突破5年任期界限,充分激發107名街道工會代表的積極性,有效促進了街道工會工作。同時,考慮到大企業職工人數多、工會干部人數少,無法關注到每一位職工的心聲,赤城街道總工會從2017年起在各大企業,以車間、科室為單位推行工會小組長制,再把企業工會干部聯系到每個小組,實現職工有需求,工會第一時間接收、第一時間解決。

在延伸觸角的同時,赤城街道總工會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叫響普惠服務品牌,通過“工益有我”活動,讓“工益幫扶”“工益互助”等惠及更多職工。

“職工利益無小事”“讓工會在職工需要時能看得見、找得到、信得過、靠得住”……在代表們看來,把工會工作觸角延伸到每位職工身邊,提供一項項具體貼心的服務,才是兌現“竭誠服務職工”承諾的正確選擇。(記者張銳 王群 黃康)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