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全總要聞

“大國工匠”譚文波:為祖國石油事業“死磕”到底

邱王紫藤

2018年10月26日13: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工會新聞

譚文波在給記者講解帶來的地質岩芯。(人民網 邱王紫藤 攝)

跟譚文波代表約的採訪時間是24日,中國工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和經濟形勢報告會議結束后。結束了一天的會議,身穿一身橘紅色工裝的他從遠處走來特別顯眼,神採奕奕地跟記者打招呼。

譚文波,中國石油西部鑽探試油公司試油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技能專家,“石油名匠”重點培養對象,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8年“最美職工”榮譽稱號獲得者。

他皮膚黝黑,很健談。雖有著典型的基層工人形象,但幽默風趣,有著川渝人特有的爽朗,一個採訪下來,房間裡笑聲不斷。

譚文波父親譚世太所獲的獎章和榮譽。(人民網 邱王紫藤 攝)

譚文波父親譚世太的工會會費本。(人民網 邱王紫藤 攝)

“成為一名石油工人並不是我的初衷”

譚文波的父親是中國第一代石油人,也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大國工匠”。“他(指譚文波的父親)那個年代是石油工人最艱難的時期,‘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那時的真實寫照。”譚文波在採訪時說。然而從小叛逆的他並沒受到父親的熏陶,“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會子承父業,成為一名石油人並不是我的初衷。”22歲那年,譚文波從技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新疆塔裡木油田工作,對那時一心隻想遠離家鄉的他來說,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但當到達漫天黃沙、一片荒蕪的新疆油田基地后,他才發現一切都和想象中的情況不一樣。環境的艱苦、無人問津的孤獨和初來乍到的不適應讓譚文波一度想回重慶老家。

工作兩年后,譚文波遇到了他的愛人,公司也對他的工作成果愈發重視和認可,他感到責任重大,工作熱情也日益高漲起來。一旦工作熱情被點燃就停不下來的他利用閑暇時間閱讀大量專業書籍,不懂的知識沒人教就自己琢磨,白天跟著師傅跑油田,晚上就在廠房裡研究試驗,顧不上吃飯時就啃饅頭喝涼水,經常“搗鼓”到深夜。

從業26年來,他先后完成技術論文24篇,開展小改革34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8項、發明專利4項,其它大大小小的革新不計其數。其中,他發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橋塞坐封工具被譽為世界首創。他的工友們稱他為石油一線的“土專家”。

譚文波帶來的克拉瑪依原油、地質岩芯和他為愛人雕刻的“定情信物” (人民網 邱王紫藤 攝)

“我就是想偷懶”

“其實我能做出這些小發明來就是想偷懶。”譚文波在採訪時幽默地說。但從他的講述中能體會到,正是靠著“不服輸,要干就要干好,干到別人心服口服”的精神,他才把生產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研究解決透徹。

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石油生產設備很大程度上還依賴進口。有一次,譚文波工作隊一台電纜車的電泵出現了故障,外國的維修專家在檢查時不讓其他人靠近,隻說檢查結果是隻能換一台新的,而且半年才能到貨。但是,如果這台車擺上半年的話,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將高達上千萬元。譚文波想著不能給國人“丟臉”,憑借著一股倔勁,他一氣之下拆了電泵自己維修,沒想到搗鼓了3天真的修好了。

“去年的時候,我維修好的這個電泵‘服役期’結束被拉走了,我特地寫了一篇文章紀念它。因為它就像我的戰友一樣,哪個零件出了問題我一聽聲音就能知道。”譚文波在採訪時回憶。

也是從這時起,譚文波的心中開始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奮斗目標,“能讓工友們從繁重、無限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哪怕是三分之一我就很開心了。”他對記者說。

“大國工匠四個字是有壓力的”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工匠精神”“技能人才”被反復提及,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譚文波作為優秀產業工人代表,被賦予了一個“新名字”——“大國工匠”。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大力弘揚以‘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那時候起就感受到了身邊的一切在發生變化。十九大召開后,不論是公司還是我自身,這種變化就更加明顯了。”譚文波感慨地說。他所說的“變化”,是指自身受到黨和國家政策指示的激勵,也是他所在工會對他的研究創造更積極的支持和配合。2011年,譚文波所在的工會幫助他從家中書房改造成的“父子工作室”搬到擁有專屬廠房的“譚文波工作室”。那時起,譚文波不僅利用工作之余進行發明創造,還為工友們開展了答疑解惑等各類培訓,培養出一大批青年技術骨干。2017年,“譚文波工作室”獲得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表彰。

當被問到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時,譚文波說:“我總結起來就是9個字: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這就是說要對自己的技藝、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跟自己死磕。”對於“大國工匠”四個字,他在採訪中坦言“其實是很有壓力的,因為不能辜負這四個字的評價。在聽取了黨中央的致詞及王東明主席的報告后,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會繼續死磕,爭取拿出更多的成績為國家的石油事業作出貢獻。”

(責編:王楠、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