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培訓就業

選擇學一門手藝,為自己制定職業規劃,挑戰世界級大賽……

幾名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術成才夢

2019年03月28日08:59  來源:《工人日報》

晚上9點,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學生曾祥博像往常一樣,仍在練習車床零件加工。這個從廣東陽江農村走出來的95后,正在備戰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

日前,人社部啟動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新增項目全國選拔賽和52個參賽項目集中階段性考核工作。雖然早已在全國數控大賽中拔得頭籌,曾祥博還是想挑戰下自己。

而他的學長張志斌,在摘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金牌后,選擇了留校任教。和他拿了世賽冠軍的哥哥張志坤留校一樣,張志斌將直接享受副高級工程師待遇。

“這些孩子大多是農村來的。”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院長馮為遠告訴《工人日報》記者。

培訓后“手上有強項”

初中畢業后,成績不算突出的曾祥博想到了讀技校,學一門手藝。

生在農村的緣故,曾祥博對“電腦”既陌生又新奇,覺得“玩電腦的人很厲害”。因此在選專業時,看到數控可以學編程,他果斷地選擇了這個專業,並產生了濃厚興趣。

2014年,曾祥博被選派參加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取得了廣東省第1、全國第5的成績。雖然於他來說不算理想,但不少企業拋來了“橄欖枝”,甚至有企業開出年薪10萬元的待遇。家庭貧困的曾祥博還沒見過這麼多錢,“估計有好幾斤重吧”。

但考慮到自己的中專學歷會影響職業發展,曾祥博婉拒了這些工作邀請,留校讀大專。期間,他又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一舉奪冠,並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在繼續接受技能教育的過程中,曾祥博不斷提高技能水平。他以不久前的一次選拔賽備戰經歷向記者介紹了培訓對技能提升的幫助:選拔賽對板金零件加工的尺寸有要求,且這個加工不能機折,隻能手折。機器折時標准一致,可手工折要觀察每一錘的變化,手感不好把握。老師慢慢指導他找到了這種感覺,“包括如何控制點和方向”。攻下了這個技術難點后,曾祥博和隊友們順利晉級。

去年,針對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名次的選手,人社部以及地方對他們給予了重獎。如人社部對15個金牌獲得者各獎勵30萬元,杭州市獎勵金牌選手50萬元,深圳市獎勵銀牌獲得者40萬元,北京市除了重獎還將為其辦理落戶。看到這些獎勵,曾祥博決定這次要沖刺一把。

比曾祥博早一年畢業的張志坤,目前已經在學校模具系從教。雖然已是領域內的技術“大拿”,但對於“教師”這個崗位,他還是新手。剛開始上課時,內向的張志坤不太會講。40分鐘的課堂結束,再提問時,學生仍一知半解。

“吸收”不好,張志坤有點著急。正在這時,學校為新入職的教師組織培訓,請資深教師“傳經送寶”,教他們如何控制語速和講授內容。

慢慢地,張志坤學會了如何調節課堂氣氛,讓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如講到化學元素時,他將其與“泰坦尼克號”的沉船相聯系。

相比其他沒有接受技術培訓的同學,曾祥博覺得“只是領域不同,都差不多”,但自己“手上有強項”,肯定比他們好,“這也是門手藝”。

有培訓就有“技術自信”

和這些走上技能競賽最高領獎台的“小匠”不同,23歲的胡思鎧履歷並沒有那麼光鮮。

高中畢業后的他從福建南平的農村老家來到福建莆田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化工技術專業。這個專業不算熱門,但胡思鎧“不想往人多的地方擠,想專心學點技術”。

3年學習下來,因為成績優異,去年胡思鎧被學校推薦到福建永榮科技公司擔任技術員,負責水的預處理,月薪5000元。這是一家生產己內酰胺的化工企業,作為企業的新學徒,胡思鎧接受了半年多的崗前理論及實操培訓。他認為,學校學的是“通識技術教育”,而企業教的是應用於行業的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去年,國家開始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雖然不清楚詳細內容,但胡思鎧覺得通過這兩方面的培訓,他這個小學徒建立了“技術自信”。他所在的班組共10個人,有前輩有同齡人,他的技術名列前茅。

在操作設備將水庫的水處理為工業用水的過程中,技術員要控制水的PH值,這個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生產,必須保持在7~8之間,7是臨界點,也是最好的,不能小於這個值。胡思鎧能做到連續3天將這個值保持在7,而這是班組裡的前輩做不到的。

今年春節,剛剛入職半年的胡思鎧被企業評為優秀員工。成績的背后,一方面是企業導師手把手地指導,讓他有了技術提升,很快上手適應,另一方面胡思鎧覺得離不開“勤”字。為觀察水的PH值,他能在10分鐘內爬3趟樓梯,有問題隨時向老師傅請教,保証效果最好。

胡思鎧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職業規劃。他想在2年內成長為班組副班長,到時月薪能到8000元左右。

在胡思鎧所在的工用工程部門經理張光偉看來,開展企業新興學徒制重要且必要,尤其是在高危高壓高溫的化工行業,必須要由固定的老師傅帶半年以上才能上崗,同時每個月還要開展1~2次技術和安全培訓。“經過這樣系統培訓的員工,技術過硬,去哪兒都搶著要,待遇也高,這為他們扎根城市打下了經濟基礎。”

目前,胡思鎧住在公司的職工宿舍中。他覺得自己很幸運,想把握住在這家企業的工作機會,好好干幾年,留在城市。

實現培訓普遍、普及和普惠

近些年,全國農民工總量一直保持穩中有增,目前已近3億人。但從《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來看,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僅佔30.6%。

“這說明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工作仍存在短板,實際工作中存在制度政策不夠完善、覆蓋面不夠廣泛、規模需要擴大、針對性有效性不強等問題。”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負責人坦言。

日前,人社部印發《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9—2022年)》,要求各地加強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帶動農民工隊伍技能素質全面提升。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人社部門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的目標任務,確定為實現培訓的普遍、普及和普惠上。在政策設計上,以新生代農民工為核心受益群體,通過多種舉措,鼓勵農民工、培訓機構、用工單位參與到培訓中來。2014~2017年,全國累計開展政府補貼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856萬人次。

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特點,這位負責人指出將在三個方面突破傳統做法:

一是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針對制造業重點領域、現代服務業和鄉村振興需要大量技能人才的現實,對新生代農民工積極開展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量大、急需緊缺職業(工種)技能培訓。

二是擴大培訓供給。通過政府示范激勵,帶動社會培訓資源參與。逐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推動落實勞動者自主選擇、按標准領取補貼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

三是做好公共就業服務,支持職業培訓機構與行業協會、大中型企業、勞務輸出機構等建立聯合體,開展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推進勞務輸入地與輸出地聯動對接,延長新生代農民工跨區域培訓就業服務鏈條。(記者 李丹青)

 

(責編:田少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