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拴成
2019年04月15日14:50 來源:青海日報
2018年11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軍在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推動全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開創新時代青海工運事業新局面。他指出:要凝聚企業、工會、職工的力量。學習貫徹落實好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就要把握住企業是什麼,工會為什麼,職工做什麼,讓企業善待職工、職工善待企業,讓工會為企業和血化淤、為職工舒筋理氣,讓職工既享受權利、又履行義務,讓企業、工會、職工成為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利益共同體。
據調查,當前多數民營企業沒有按需配備,兼挂職現象依然存在,配備的人員與其實際擔負的繁重任務嚴重不符,不能積極的發揮工會的應有作用。盡管有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工會干部的素質能力還制約著工作的開展,需亟待解決。為著力提升民營企業工會干部能力素質,在新形勢下積極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各級工會組織要從民營企業工會隊伍源頭抓起,著眼任務需要、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摸索經驗、對表聚焦,找准著力點、拿出新措施,堅持著眼需求、分級分類、全員培訓。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抓起:
理論培訓“點餐式”。理論宣講不同於學術研究、坐而論道,其生命力在於關注現實,貼近社會發展實際,能夠切實學到維護廣大職工利益的現實問題等知識。培訓開班前向每位學員征集一條加強民營企業工會建設中的疑點、難點問題,由學員“點餐”,定制培訓內容,再由授課人員圍繞關注的熱點及需求等問題,對照基層工會組織實際需求,認領問題、精心備課,做到因需施教、分類授課,本著“缺什麼補什麼”原則,採用“講政策+學理論知識+談心得”的方式,營造“人人上講台、人人是教員”的教學氛圍。授課時,根據受眾對象身份不同、思想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等特點,採取現場提問式、研討式、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使聽課的學員有興趣、坐得住、聽得懂、記得牢,增強了理論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改變以往“滿堂灌、填鴨式”的培訓,切實對不同組織、不同企業、不同主體“對症下藥”,提升培訓質量。
業務培訓“分餐式”。每年應舉辦不少於2期主體班次,重點針對民營企業新任工會干部、黨工共建負責人、長期在工會工作未參加培訓的工會干部等差異性和行業特點,實現分眾傳播,變“打包式”培訓為“分層次”培訓。新任工會干部培訓應重點突出工會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組織建設流程等應知應會內容解讀,培訓內容應不單單限於對工會干部的工會業務知識展開培訓,還應對工會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工會與企業簽訂的《集體合同》等程序進一步講解規范﹔長期在工會工作未參加過培訓的工會干部,在課程設置上應重點突出服務供給側改革、群團會議精神解讀、職工心理健康與心理調試等熱點問題﹔黨工共建負責人培訓應重點突出黨的基本路線、勞動糾紛解決、職工之家建設等實務性內容,做好職工群眾“娘家人”。為不同群體工會干部“補鈣加油”,拓展業務培訓的覆蓋面,確保“不漏單”、“不缺味”。
需求培訓“配餐式”。培訓中重點突出實務操作,在理論教學外突出案例式教學,針對工資集體協商、勞動安全保護、職工維權糾紛、會員入會服務等民營企業工會工作中常見的棘手問題進行認真剖析,深挖根源,查擺問題,立行立改,堅決擯棄“一刀切”和“一鍋煮”現象。大力倡導精准對接、一對一幫扶,共性問題課上指導,個性問題課后輔導。並邀請省市總工會領導、有關業務部室負責人、相關專家等,就民營企業工會干部關注的熱點問題開課答疑,採取將“現場授課+實地演練”相結合,為他們長下“及時雨”解決“燃眉之急”,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反哺於職工群眾。
崗位培訓“快餐式”。民營企業工會工作內容豐富、條線清晰,應有計劃地為工會干部提供更多的機會,採取“定期集中+實踐課堂+學用實踐”相結合,進行實地觀摩學習,在不同崗位、條線之間進行輪崗鍛煉。通過不同崗位的鍛煉,增加同事之間的溝通理解和支持包容,進一步了解職工群眾情況、掌握現狀,提升工會干部綜合素質,增強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要打破民營企業之間的壁壘,學會大膽嘗試、學會工作堅持,探索工會干部的流量使用,通過先理念、先進工作方法的融會貫通,在促進工會干部全面發展的同時,有條不紊的推動工會各項工作全面、健康、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西寧市城西區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