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鑽研精密零件加工,讓火箭飛得更“准”。鄒峰——

車工裡的“盲雕大師”

2019年04月23日15:06  來源:湖北日報

三江航天紅林公司鄒峰(記者 柯皓 攝)

編者按

勞動最光榮,奮斗最美麗。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勞動者的奮斗耕耘。為弘揚新時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五一”前夕,湖北日報與省總工會聯合推出“勞動最光榮”專欄,展示新時代先進模范風採,敬請關注。

全英文的數控機床說明書,他一個詞一個詞地啃,學懂弄通。

各種型號的待加工零件,他反復試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叫鄒峰,今年48歲,是湖北三江航天紅林探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林公司)機加車間的一名數控車工。

29年時間,他從一名普通車工成長為特級技師。

剛入職“一戰成名”

將一根直徑5厘米的金屬棒放進一台臥式數控機床支架上,在控制面板上輸入幾個參數,關上防護門后啟動,冷卻液和水的混合物瞬間將防護門玻璃噴射成泥漿的顏色。

幾秒鐘后,金屬棒被磨成直徑隻有0.3毫米的鋼針。“這是我們准備演示的項目。對於車工來說,這只是基本功。”4月12日,鄒峰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鄒峰是名“航二代”。1990年從航天工業技校畢業,鄒峰成為紅林公司的一名車工,主要從事火箭發動機零部件的加工工作,加工質量的優劣,決定著火箭飛行的精度。

1991年,公司從國外引進了一台先進的數控機床,《操作手冊》和《說明書》全是英文的。

看不懂怎麼用?鄒峰一咬牙花了70多元到書店買回一本專業英漢詞典。“那時一個月工資才50多元。”鄒峰說,書買回來后,他白天上班晚上看書,一個詞一個詞查,上班時嘴裡還在嘀咕英文單詞,“同事都說我成了英語痴”。3個多月后,那台數控機床,他會用了。

1992年1月,距離春節隻有十幾天時間。公司接到上級的樣品任務,“四家單位,在春節前做出樣品,進行比較,最好的才能拿到訂單。”鄒峰說,那一次,他和同事一起花了6天時間琢磨工藝、做試驗,終於趕在春節前做出樣品,並以最優的質量拿到訂單。后來,21歲的鄒峰被公司評為勞模。至今,“最年輕勞模”這個紀錄還沒人能打破。“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件數控產品,我現在還保留著當時的樣本。”鄒峰笑著說。

年紀輕輕就成為勞模,當時的鄒峰有點“飄飄然”,結果在評技師職稱時爆冷出局。“當時我覺得很不應該,接下來開始靜下心來完善自己。”

刻苦鑽研成“活刀譜”

古龍小說裡有個人物叫百曉生,對江湖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在紅林公司的機加車間,鄒峰就是這麼個人物。

刀具是數控車床核心部件,如果配用刀具不合適,會縮短刀具的使用壽命,也會對零件加工質量產生影響。在紅林公司,隻要了解零件的材質,鄒峰就能准確說出哪種刀具適用。

十幾個廠家,上萬種刀具,連廠家的推銷員都無法說出每種刀具的特點,鄒峰是怎麼做到的?鄒峰說,這全靠看書、做筆記。20多年時間,他看了100多本書,寫了10本筆記。

發動機是導彈的心臟,發動機某關鍵部件加工的位置精度為0.001毫米,不及頭發絲直徑的十分之一。2007年在某構件的內腔加工中,由於肉眼看不見,隻能靠人工“盲雕”。鄒峰摸索試驗,啃下了這根“硬骨頭”,被工友們稱為“盲雕大師”。

2010年,公司接到某型號產品的加工任務,這是個鈦合金異形內腔件,關鍵部位壁薄如A4紙,加工難度極高。“就像用挖耳勺掏耳朵,掏到了靠近耳膜的地方,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錯,當時國內還沒有廠家敢接這活兒。”鄒峰經過數天的研究和調試,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2012年,公司成立了以鄒峰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他的徒弟也都成為車間裡的骨干。“嚴格”是徒弟們對鄒峰的一致評價。“加工零件誤差在千分之五以內都算合格,但師傅對我們的要求是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四。”29歲的趙波波說。

近年來,鄒峰先后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荊楚工匠、湖北省首席技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鄒峰說:“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千千萬萬的產業工人,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每一件產品都做成精品。”(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張玉蓉 黃瓊蓮)

(責編:倪運運、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