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9日13:26 來源:貴州日報
提要
貴州省國防工會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積極作為,以實際行動、具體行為團結引導系統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在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建功立業。
今天,為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貴州省總工會對長期以來為國防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及集體給予表彰,激勵他們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為國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其中,有能拼善搏的一線裝配工,有武器裝備重點型號的技術帶頭人,也有國際上首次提出跨領域集成創新概念的先進工作者﹔有縮短每件鍛件生產時間10分鐘、提高生產效率至少25%的優秀班組,也有獲專利授權100余項、獲鑄造行業國家認定唯一授牌“貴州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鑄造企業。在干部群眾心裡,他們就是國防工業戰線上的璀璨明星。
貴州省國防科技工業2019年全國、省五一勞動獎和工人先鋒號名單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中國航發貴州紅林航空動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韋翠蓉 中國振華集團永光電子有限公司工人
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
貴州安吉航空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
際華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李新兵 貴陽航發精密鑄造有限公司
馬 力 貴州振華風光半導體有限公司
李支強 中航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林朝勇 貴州華陽電工有限公司
張曉華 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周慶紅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任龍泉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楊榮強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第十總體設計部
母庚禮 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貴州省工人先鋒號
貴州振華華聯電子有限公司靈敏開關車間裝配組
中國航發貴州紅林航空動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機加分廠新品殼體生產線
保利新聯爆破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混裝分公司黔陶地面站生產班組
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等溫鍛分廠6300噸等溫鍛班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數控精密加工班組
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制造部800T快鍛班組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中國振華集團永光電子有限公司工人韋翠蓉 :兢兢業業嚴把質量關
從2002年進入公司工作,韋翠蓉始終以“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奮戰在軍工質量戰線上,從事產品檢驗和質量把關工作,時刻銘記“軍工產品 質量第一”的宗旨。
工作之余,韋翠蓉努力學習各項業務技能,先后參加了《安全行為與班組管理》《北京大學——振華集團永光電子企業員工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等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服務用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8年是該公司產品檢驗任務最重的一年,為保質保量保進度完成產品檢驗任務,韋翠蓉與同事一起克服困難,迅速處理在檢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回復﹔認真記錄產品質量信息,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和評價,為公司質量改進提供信息支撐,全年完成成品復驗11000批次,約235萬隻成品,開具20000張合格証,交收檢驗報告11000份,接待用戶100余人次,全年累計加班400余小時。
韋翠蓉還積極參加各項技能競賽活動,先后獲得振華永光半導體器件測試工技能競賽初賽一等獎、中國電子職業技能競賽電容器制造工工種二等獎。為了讓新同事更快掌握工作技能,她將自己的檢驗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積極做好“傳、幫、帶”。
2018年,韋翠蓉獲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19年1月,獲2015-2017年度職業技能競賽“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貴陽航發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特種加工中心钎焊工兼熱處理工李新兵:確保質量做出表率
作為陪伴原國營170廠一路走來的航空人,李新兵秉承著“獻青春,獻終生”的壯志豪情,以廠為家,以葉片為業,24個春秋和焊槍打交道。他長期扎根一線,能巧妙地組裝復雜葉片的零部件,填補脫芯漏孔,解決不能整體鑄造的短板問題。
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產品的合格率,李新兵善動腦,不斷從操作方法著手,集思廣益,提合理化建議,減少返修率﹔為了能夠使生產順利進行不出質量問題,堅持“四不放過”原則,確保產品一次校檢合格。針對葉片的擺放方式對钎焊后質量影響較大問題,李新兵根據焊接組件不同,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提高質量。
作為一名黨員和钎焊帶頭人,李新兵長期早出晚歸,提前做好各項生產准備工作﹔利用休息時間學習設備的原理、維護、保養和相關專業知識,加大自己的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自身潛力,不斷調整方法,積極配合技術人員進行工藝上的改進和完善。2018年,他所在的團隊完成公司某型號批產任務共計一萬多件,個人完成量佔20%左右,平均合格率95%以上,為后續的工作做了表率作用。
貴州華陽電工有限公司設計所專業副總師林朝勇:勇於創新爭做領先
工作17年,從貴州華陽電工有限公司設計員到技術帶頭人、專業副總師,林朝勇共計設計研發數十項電源指示器、顯示控制盒、轉換控制盒、信號發送器、座艙照明系統等多種類型航空機電產品,並承擔了大量“國家利器”系列重點飛機型號、發動機型號配套產品研制任務。
為讓公司產品搶佔航空顯控專業及座艙自動調光的領先地位,林朝勇積極探索,勇於創新,並先后獲得高精度電壓轉換電路、單電源發散放大電路發明專利3份,飛機語音告警控制系統、實現電壓求和的電路實用新型專利2份,以第一起草人身份編制了航空集團標准《告警系統通用規范》,填補了國內同類航空標准的空白。
工作以來,林朝勇帶領設計團隊組織發起30余次公司內外部技術質量交流和培訓,通過團隊傳幫帶,促使新人不斷進步,凝聚團隊力量,承擔了沈飛公司2006年以來所有殲擊機的告警電源裝置產品,創造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確立了公司在航電專業的國內領先地位。
林朝勇說:“成績隻屬於過去,我們必須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技術和業務水平,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實現我們的航空夢、中國夢!”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裝配工任龍泉:立足崗位追求卓越
任龍泉致力於組件產品的電裝、焊接、線束焊裝技術研究,擅長小型精密印制板、宇航級組件焊裝,是公司手工焊裝帶頭人、生產骨干、操作能手、生產標兵、首批“五星級員工”。
在工作中,她始終以實踐為師,立足崗位,追求卓越。近兩年,她提出20余條崗位改善建議,為公司節約直接成本超過150萬元。
作為公司焊接專業的技能領軍人才,她無私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所掌握的知識,深得用戶和同事的認可。2016年,以她名字命名的“龍泉班”正式成立,先后培育20余名高技能人才,為公司培養了一支15人的手工焊接技能團隊,團隊產值由300萬元/每月提升到900萬元/每月。
愛崗敬業,奮勇創新攻難關。近三年,僅她個人就完成工藝攻關10余項,創造效益超過50萬元。2018年,“航天電器任龍泉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作為工作室領頭人,任龍泉積極搭建工作室制度,從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技能比武、管理改進等方面推動組件班組能力提升,帶領工作室成員完成28項工藝攻關計劃,涉及3D打印技術的應用、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新夾具的設計、效率提升、質量改進等多方面工作,初步統計,產生經濟效益超過100萬元。
貴州振華風光半導體有限公司質量檢驗部集成電路測試開發技術員馬力:勤奮好學工作高效
2014年初,剛到貴州振華風光半導體有限公司質量檢驗部工作的馬力,靠著學習摸索,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把2017型測試系統7個機台的全部測試程序重新整理編改,解決了之前該系統程序雜亂和編程錯誤等問題,獲得該公司2015年“優秀共青團員”的稱號。
作為集成電路測試開發技術員,馬力除了完成科研安排的開發任務,還要完成線上程序移植的生產任務,工作以來共完成近百個產品開發,8個類型測試台6種完全不同的底層程序寫法。工作中勤奮好學,熟練掌握5個純英文操作系統的高精尖設備,高效率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和生產維護。憑借汗水和無怨無悔的精神,馬力連續兩年獲得公司“先進個人”的榮譽。
集成電路測試,是判定芯片是否合格最為關鍵的工序,也是事故最為頻發的工序,每一次事故,馬力都及時到現場解決,不耽誤生產,並將自己摸索出來的解決辦法,分享給作業人員知曉,增強作業人員的作業能力。他先后獲得振華集團2015年度“青年崗位能手”和風光公司2017年度“青年崗位能手”稱號,並於2017年獲得貴州省總工會授予的“創新能手”榮譽稱號。
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標准化室主任張曉華:刻苦鑽研解決難題
“無論是在設計崗位還是在標准化崗位,我都會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把平凡的工作盡力做到更好。”2012年9月,因工作需要,張曉華被調到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標准化室擔任室主任。在此之前,她是該公司的一名技術人員,在設計崗位工作了17年。
張曉華接手這項工作后,為30余種機型配套的產品,按重點型號的標准化工作要求開展工作,編制標准化大綱、標准化審查報告、標准貫徹實施分析報告等技術文件50多份,審查產品圖樣、產品規范、試驗大綱、更改單等技術資料約2000余項。對重大標准的貫徹進行詳細分析並實施,提高了標准化工作報告的質量,榮獲上級型號研制三等功兩次。
針對該公司技術狀態管理存在的問題,張曉華通過咨詢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301所)的老師和上網查閱大量資料,結合質量體系審核提出的整改要求和GJB-3206A等標准要求,開展了XM-7、XM-18等機型的技術狀態管理工作,編制了《技術狀態管理制度》程序文件和《技術狀態項清單》和《技術狀態管理計劃》等20多種型號技術狀態文件,解決了公司技術狀態管理缺項問題。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第十總體設計部第十研究室黨支部書記、主任楊榮強:樹立榜樣帶團發展
投身航天事業八年,楊榮強在追逐項目落地的過程中多次閉關攻克關鍵技術、主筆技術報告多達七八百萬字,在國防軍工崗位上,用奮斗拼搏、敢於創新的精神影響著身邊的人,已成長為青年科研工作者積極學習的榜樣。
“十二五”后期,航天十院十部逐漸加大了預先研究市場的開發力度。由於前期相關經驗少,楊榮強勇擔重任,承擔新組建的體系總體專業組組長。2015年以來,他帶領團隊全面參與空軍、陸軍、火箭軍多軍兵種“十三五”裝備體系及技術發展規劃論証和軍兵種2030戰略規劃論証等系列工作,成功將多項十院特色技術納入軍兵種“十三五”指南,其中包括1項重大高新工程項目和1個重點型號,為航天十院十部后續多項預先研究項目申報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楊榮強不僅自身成長快,還積極培養年輕成員。秉承抓科研、帶團隊、培養人的理念,他在承擔項目過程中,帶領團隊積極創新發展,多名團隊成員多次獲“年度考核優秀”以及“勞動競賽先進個人”等稱號,團隊先后獲得“十院預先研究先進集體”“十院工人先鋒號”“航天科工集團創新團隊”等榮譽。
中航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貴航飛機設計研究所航電部設計員李支強:技能過硬碩果累累
2014年,李支強從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進入貴航飛機設計研究所航電部工作,主要從事公司有人機工作、無人機技術創新和政府項目等三個方面的設計、研發和驗証工作。
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技能過硬的李支強早已收獲累累碩果。作為第一發明人,他申請發明專利2項,外觀專利2項﹔參與創新型號的預研和技術驗証機共計6種型號,研發制作技術驗証樣機共計18架,為單位的發展儲備了技術,同時也填補了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代表中航工業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參加過兩屆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並被組委會授予優秀組織獎。
由李支強提出的“共用與異構型無人機群系統”項目為無人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標准化和高效利用率解決方案,並榮獲貴州省國防工業系統第二屆創新創意大賽發展創意類一等獎﹔他提出創新設計方案,帶領團隊共同完成“雙平衡輪越野式固定翼無人機”項目並參加第五屆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該無人機起降系統屬於世界首創,比賽成績與俄羅斯和新加坡參賽代表隊並列,獲專業組三等獎……
中航力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機加一分廠加工中心調試工周慶紅:練就本領勇挑重擔
進入力源公司17年,周慶紅一步一個台階,從生產一線的一名學徒成為優秀技術骨干,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經常加班加點,自覺鑽研業務,技能水平和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除了學習本職崗位所需的知識,周慶紅還主動延伸學習產品加工工藝路徑、工序編程及加工原理等知識,練就一身過硬本領,迅速成為車間的技術能手。另外,他還自覺主動通過書籍和網絡自學,對設備自動編程、三維仿真處理等軟件系統進行學習,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2016年,周慶紅作為主要參與人完成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2018年初成立新品工段后,周慶紅克服新品生產技術不成熟、條件不充分等諸多困難,勇挑重擔,成為新品工段的核心,從立加、臥加、坐標磨床乃至五軸聯動、九軸車銑復合中心,他都可以獨立完成。通過他的努力,大大提高了加工的穩定性和加工質量,生產效率提高非常明顯。他多次榮獲公司“優秀共青團員”“十佳文明青年”等稱號。
貴州群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母庚禮:勇於改革堅持創新
工作30余年,母庚禮以“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踐行航天企業“求實、創新、協同、奉獻”的企業精神,帶領企業實現高質量和諧發展,為航天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20年前,為增進企業活力和提升職工獲得感,尋求企業生存發展之路,群建公司率先嘗試國企體制機制改革,按現代企業制度規范改制重組,后續又成立多家產學研優勢互補的多元股份有限公司並實現良好發展。
2002年,該公司開始承擔國家空間工程重大項目研制任務,時任公司總工程師的母庚禮牽頭組建攻關團隊、完善組織架構、堅持科技創新,十幾年來,相繼為神舟系列與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成功交會對接以及“玉兔”月球車探月科考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及航天航空防務領域重點型號產品提供可靠保証,群建齒輪傳動產品被譽為“中國飛得最高的齒輪”。
該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貴州省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
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
貴州安吉航空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讓精鑄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貴州安吉航空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安吉精鑄),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屬唯一的專業化鑄造企業,致力於“一次成型整體功能部件”核心能力的建設,圍繞“材料+鑄造+設計組裝實驗(機加)”進行產業布局,打造鑄件“精品工程”,以國家級技術中心(鑄造研究院、技術研發孵化中心)為核心,航空精密鑄造產業園+航空材料產業園為兩翼,新區和老區協同發展,做實做強精鑄主業、做大做好園區項目。
作為航空工業集團軍民融合改革四家試點單位之一,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由原來的8095萬元增至1.73億元,目前已經完成第二輪增資擴股工作。2018年,安吉精鑄完成工業總產值4.5億元,利潤總額1613萬元。
安吉精鑄在鈦合金精密鑄造、鋁合金精密鑄造、高溫合金精密鑄造、鈦鋁合金鑄件致密化處理、模具設計、加熱器產品及自動控制方面具有多項核心技術,累計獲得專利授權100余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5項,擁有“大型復雜高溫合金鑄件離心澆注方法”國防專利,獲得鑄造行業國家認定唯一授牌的企業技術中心和“貴州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擁有國家實驗室認証的理化檢測能力。
同時,安吉精鑄大力培育“工匠文化”“精益文化”,在公司范圍內組織開展“質量效益記心中 創新創效當先鋒”月評“明星員工”活動、“安吉工匠”評選表彰等活動,讓安吉精鑄的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際華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責任公司:強化企業管理促發展
際華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66年,是國內大型橡膠鞋靴制造企業,主要從事鞋靴和天然橡膠的生產與銷售。53年來,該公司先后獲得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軍先進企業”“省級先進企業”“貴州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以及“貴州省重合同、守信譽”企業等100多項殊榮。
近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實施“225”管理、“雙模化”管理、5S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細化管理、人才戰略管理等。僅在“精細化管理”中開展的“千萬節約工程”,每年挖潛1000萬元以上。
同時,該公司打破“工齡定貢獻”的傳統弊端,實行崗位工資制,完善了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辦法,重獎了新產品開發人員和新產品銷售人員﹔強推渠道改造和升級換代工程,使公司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成為消費者熱捧的“香餑餑”,每年銷售產品近4000萬雙,產品銷售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0%以上,連續多年佔據全國膠鞋十強企業榜首。
該公司還建立起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與四川大學,浙江大學、貴州大學、軍需裝備研究所等進行合作研發,取得成果236項,擁有專利365項(其中近三年取得專利116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3項。“鞋用橡膠高效硫化新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分別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
貴州省工人先鋒號
貴州振華華聯電子有限公司靈敏開關車間裝配組:刻苦鑽研勇攀高峰
2017年11月,為更好做大做強主業開關產品,貴州振華華聯電子有限公司將原開關裝配車間拆分為靈敏開關車間和機電開關車間,其中承擔微動(含氣密封微動)、按鈕(含帶燈按鈕)兩大系列軍用開關總裝的軍品三班調整為靈敏開關車間裝配班。
裝配班現有職工33名,其中女職工有32名。裝配班總裝的開關產品以體積小、結構精致、實現高度靈敏控制而稱著,大部分為高等級高附加值產品。
多年來,裝配班職工刻苦鑽研,創新進取,以勇攀高峰的精神克服一個個總裝難題,確保交付,為公司全面較好完成各項國防重點工程配套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班組多次被評為公司先進班組,2015年被貴州省國防工會授予“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碰上難啃的骨頭,裝配班就成立攻關小組,與技術員一道攻關。通過開展“人人都是師傅、人人都是骨干”相互學習活動,常態化推行“金點子”創新等活動,讓班組人員在工作中多動腦筋,讓好的裝配思路與方法得到共享,形成了“敢為人先、勇於創新、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班組文化。據統計,2018年,靈敏開關車間裝配班總裝微動、按鈕兩大類開關共50余萬隻,實現銷售收入6270萬元,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8%、利潤同比增長94.4%作出了貢獻。
保利新聯爆破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混裝分公司黔陶地面站生產班組:積極主動勇當先鋒
黔陶地面站生產班組共有職工13人,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他們緊緊圍繞生產這一中心抓好基礎工作,積極主動、勇當先鋒,將安全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檢查、有考核。
該生產班組積極營造“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良好氛圍,注重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遵循“做事先做人”的宗旨,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和技能的雙重培訓。日常工作中,他們牢記“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將安全放在首位,把勞動安全教育滲透到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組織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2018年,生產班組全年中未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共整改安全隱患157項,整改率達100%。
班組建設是員工素質禮貌的一個重要體現。黔陶地面站生產班組加強班組基礎管理,建立完善班組管理制度,諸如班前班后會記錄、設備運行記錄、材料用量等記錄的不斷完善,以記錄為載體,督促日常工作深化細化,以工作實際充實記錄資料,二者相輔相成。
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等溫鍛分廠6300噸等溫鍛班:善於總結不斷創新
安大公司等溫鍛分廠6300噸班組於2005年7月組建成立,承擔著該公司的軍品、外貿、民品等大型盤件、連接件的鍛壓。通過班組建設與制度建設,逐步形成了生產前檢查、生產中巡查、生產后復查的“工作范式”。
班組人員在工作中善於總結,不斷創新,積極參加各項攻關活動,提升班組技術能力。同時,班組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嚴格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獎懲制度,不斷提升班員的質量意識,產品交檢合格率一直保持良好的成績。
2018年,該班組加班加點,共計完成產值21362.2萬元,全面完成了型號配套任務。積極開展TC17、GH4066、Ti2AlNb、GH2132、GH738、U720Li、Ti150、2009鋁基合金等36項新材料研制或新工藝攻關的工作,為公司在新機型、新材料、新產品開發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擠壓成形、鍛造模具優化延壽、超大支架研制等技術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公司搶佔了市場先機。
班組人員集思廣益,解決了多項質量及操作難題。對長期困擾生產的某項高溫合金產品混晶、粗晶問題進行技術攻關,經過多組溫度試驗,最終獲得最合理溫度加熱參數,全面解決了鍛件質量問題。該班組先后獲得安大公司“先進班組”“質量先進班組”、航空工業“質量信得過班組”等榮譽。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數控精密加工班組:創新為本提升質量
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數控精密加工班組成立於1996年,是在該公司原0616研究所數控研究室基礎上組建而成,主要承擔“三高”(精度高、價值高、難度風險高)零件的加工生產任務。
近年來,該班組堅持以創新為本,積極推進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技術研究的創新,形成一種高效管理模式、循序漸進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實際要求緊密結合的技術研究體制。
工作中,數控精密加工班組在班組構架上堅持“1+2+N+8”的模式:即1個班組,2個班
組長,N個團隊,每個團隊8人,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化的有機組合,充分發揮人的主導作用,這種管理創新直接讓技工效率和加工質量提升,2018年全年共完成工時36.7萬余小時,在人員較上一年減少15%的情況下,工時增加23.7%。
根據班組一人多機和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該班組建立了具有班組特色的個人質量台賬,針對質量問題班組堅持“三不放過”的原則,即:原因不清不放過、個人未認識錯誤不放過、未舉一反三不放過。針對一些高難度質量問題,班組採取集思廣益的辦法對質量不斷進行改善,2018年完成技術改善120多條,未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班組質量審理單較上一年度下降21%,質量損失同比下降18.2%。
同時,依托“國家級張勇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兩大平台,根據班組特點大力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能人才。
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制造部800T快鍛班組:全力以赴攻堅克難
800T快鍛班組成立於2003年,現有職工10人,是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制造部的一支生產骨干力量,在日常及重點項目中攻堅克難,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經過幾個月不斷探索和攻關,班組完成了空心球體(泥漿泵殼體)整體鍛造、核一級安全端鍛造成型,此項鍛造技術獲得國家專利。800T快鍛班組還實現了對不鏽鋼超長空心管、超長細軸(超行程)、某型號鋁合金產品異形件整體鍛造、某型號異形件產品前后封頭一次性鍛造成型、某型號異形薄壁件產品整體鍛造成型等異形超長超限產品鍛造,個別產品均屬國內首創。
2018年,該公司的重點項目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簡稱“ITER計劃”。自公司承接該重大項目部件制造任務后,800T快鍛班組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制定方案,明確目標,高標准嚴要求,每天工作13小時以上,摸索出了ITER磁體支撐用316、718、286材料鍛件鍛造方法,在班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難題被一個一個攻克,產品質量得到ITER項目質量管理、中核、中廣核的高度贊揚,為公司進入國際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公司轉型升級的同時,800T快鍛班組依托核電產品及“ITER項目”,根據班組特點,大力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技能人才。在生產中,2018年,800t快鍛班組完成13132件自由鍛件,無重大質量事故,未發生輕傷以上安全事故。(李獻波 馬永超 蹇蛟 羅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