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愛國情 奮斗者 最美職工

十八洞村的“瑪汝隊長”

2019年05月05日09:00  來源:工人日報

“石登高,瑪汝(苗語‘好’的意思)!”說起湖南花垣縣委駐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石登高,十八洞村的鄉親們紛紛向《工人日報》記者豎起了大拇指。2017年被選派到十八洞村至今,石登高幾乎走遍了村裡的每個角落,為鄉親們解決了無數的問題,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瑪汝隊長”。

2013年,十八洞村的全村人均收入隻有1668元,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2016年,該村的人均收入增加到8313元,實現整村脫貧。

2017年3月,當石登高被選派到十八洞村駐村幫扶時,十八洞村雖然已實現整村脫貧。但他通過多次走訪,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村裡一部分家庭雖然脫了貧,但家底薄,收入不穩定,存在返貧可能性。拓寬村民增收的路子,十分必要。

十八洞夯街峽谷淙淙流動的山泉水引起了他的注意。2017年4月底,恰逢湖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進村調研扶貧,石登高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陪同王填察看水源、品嘗山泉、取樣檢測。當年7月份,步步高集團決定進村建水廠。十八洞村以“十八洞村”品牌入股,按“50+1”模式與步步高集團合作開發十八洞村山泉水,公司每年分紅給村集體50萬元,每生產一瓶水再拿1分錢注入村扶貧基金。

如今,山泉水成了十八洞村的一項長久性主打產業,既給村民帶來了增收,也拉動了村裡的就業。2017年以來,10多個村民進廠上班,在享受村集體分紅之余又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八洞村的發展始終秉承著這條原則。”石登高說。

脫貧要靠產業帶,但村裡選取什麼產業,眾說紛紜。“十八洞村最值錢的就是身上這一身綠。”多次調研后,十八洞村確定了以鄉村旅游為主導、以特色種養為基礎、以苗繡和山泉水為補充的綠色發展格局。

4月正是春耕時節,十八洞村春暖花開,青山疊翠。連日來,游客一撥撥進村,苗寨上下洋溢著春日的活力。

2018年,石登高率領工作隊和村支兩委,以“修舊如舊”“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對全村4個自然寨的房屋修舊如舊,著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如今,村民房前屋后鋪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放心電,無線網絡全覆蓋,村居面貌煥然一新。“美景引得游人醉”,據統計,2018年十八洞村共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余萬元。

在脫貧攻堅路上,石登高帶領的隊伍越來越大。通過開展村民思想道德星級評比,幾位曾經被村裡人詬病的“村懶漢”,如今搖身一變,也成了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施六金在村裡算是一個典型。在一次道德評比會上,“拖全村后腿”的施六金被村民評為全村最差勁的二星家庭。這讓他面子上挂不住了。思前想后,施六金悄悄摘下了牌子,主動跑到村委會認錯。以后村裡再有什麼項目,他總是第一個帶頭干。這些年,施六金當過導游,做過農家樂,2017年,村裡山泉水廠正式建成投產,他又成為廠裡的技術工人,當起了“上班族”。“村懶漢”施六金成了脫貧致富的典型。

2018年6月,石登高在村裡創新推行互助“五興”農村基層治理模式,全村組建了41個互助“五興”組,從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等五個方面建立互幫互助關系。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十八洞村為中心,向周邊張刀、馬鞍、雙龍等16個村輻射, “十八洞村”品牌越來越響亮。

甩掉“窮”帽子的十八洞村,先后榮獲“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項殊榮。2018年,十八洞村民人均純收入高達12128元,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一面旗幟。

“我們十八洞村現在成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明星村’,要向鄉村振興‘示范村’這個目標繼續邁進!哪怕跑再遠,一步一個腳印,總能達到目的。”今年,石登高定下了新的目標。(記者 趙航 方大豐)

(責編:倪運運、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