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勞動者之歌——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人物風採

魏紅權手工研磨精度達0.001毫米——

“超精密機械手”磨出工匠路

2019年05月07日09:39  來源:《工人日報》

“五一”前,在中國兵器集團武漢重型機床集團公司車間廠房內,《工人日報》記者見到研磨鉗工魏紅權時,他正彎腰弓步,均勻研磨一個高精度的零件。

“這很難嗎?不就是磨嗎?”同行的記者們,輪流上陣,隨手拿起魏紅權工作台上半精加工的小零件,學魏紅權的樣子,先拿抹布把操作台擦干淨,再倒少許藥水,開始使勁來回磨動……10分鐘過去了,記者們撕團棉花擦去零件上的油,卻模糊一片,完全不像魏紅權磨出的產品光滑如鏡面。

“你看我好像很輕鬆,實際上我全身都在用勁。機械設備加工目前仍無法達到一些零件精度要求,隻有通過手工研磨來實現。”魏紅權說。

51歲的魏紅權,有著一雙神奇的“超精密機械手”——

銑刨磨鑽、銼刮鋸斬,都是他的拿手絕活,特別是他的手工研磨功夫,更令人嘆為觀止。

沒有標尺,不用儀器,單憑手上的力道,他就能感知零部件尺寸的細微變化。一根主軸的設計精度要求達到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而魏紅權手工研磨的精度,卻達到0.001毫米,隻有頭發絲直徑的七十分之一,這是數控機床都難以企及的精度。

魏紅權說,現在,機械設備加工仍無法達到精度要求,隻有通過手工研磨來保証零件精度。精湛的手藝,得益於他17歲剛入行時的魔鬼訓練:直徑50毫米、厚度30毫米的金屬錠,用銼刀銼成邊長25毫米的等邊六邊形,每天銼8小時,3天才能完成1塊。整整1個月,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最終10塊金屬錠,讓他完全掌握了鉗工工作的力道與手感。

由於長時間與金屬部件、工具、機油打交道,魏紅權的雙手變得傷痕累累。“手粗糙點是小事。”魏紅權說,“我師傅選徒弟的時候說我,個子雖然不高,但是四肢發達有力。你看我的手,一般人沒有我的手大。”

然而,正是憑借這雙“超精密機械手”的精細勞動,近年來,魏紅權獨創的研磨技術突破了機械加工瓶頸,創新性地解決了產品零件在精度控制中的難題,解決和攻克多項高、精、尖的生產難題,推動著產品的技術升級和質量提升。每年為企業節約制造成本上百萬元,創造經濟效益上千萬元。魏紅權由此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魏大師”。

1985年,魏紅權從技校畢業后進入武漢重型機床廠工作,師從全國勞動模范余維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為了練手藝,魏紅權經常是別人下班后,還留在車間苦練基本功。利用業余時間,他先后學會了車床、銑床、磨床等多種精密加工機床操作方法,掌握了較為全面的零件精加工技術。

魏紅權還先后參加了武重職業學校中級工、高級工培訓,目前已取得大專文憑。“到了一定階段,我就要通過書本提高自己,有些不懂的問題我就查資料,我對機械加工很感興趣,我家裡這方面的書很多。在工作中首先要自己練、自己學,平時工作中積累,再實踐。”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魏紅權就是這樣一個有心人。每次去其他企業參觀,魏紅權都特別注意觀察別人的加工方法,“我們把他們的加工方法借鑒過來,這也是一個學習過程。我認為關鍵還是在個人,師傅教你之后,最后歸根到底還是要你自己去領悟。”

在談到工匠精神時,魏紅權說:“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完美,對自己的職業有執著追求。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堅守崗位,努力奮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記者 張翀 通訊員 謝文哲)

(責編:田少星、閆妍)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