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各地工會及產業工會>>地方工會報道>>江西

顧客電子點單,服務員通過手環振動接收提示

南昌“無聲餐廳”的就業探索

工會人士表示,此舉不僅幫助了聾啞人就業,也極大改善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2019年05月16日08:31  來源:《工人日報》

走進餐廳,沒有熟悉的“歡迎光臨”,迎上前的,是溫暖的笑容和熱情的招手。初來這裡的客人大都會驚訝:為什麼服務員都不說話?

5月5日,記者走進了這家位於南昌滕王閣旁的“無聲餐廳”——聚福堂。牆壁和餐桌貼著如何點菜的提示,除了廚師和前台,10名服務員全部是聽障人士。

工作送來最好的禮物是自信

晚上8點后,客人散去,服務人員得了空閑,坐在一起比著手語聊天。負責餐廳日常打理的萬雪華也在其中,她是服務人員和客人之間的“翻譯”,對於聾啞的他們來說,萬雪華就像“家長”一樣。

“聾啞人要怎麼和顧客交流?自己要怎麼和聾啞人交流?”回想當初,萬雪華還記得心中的忐忑。她當時沒有想到這樣的餐廳也可以被經營得井井有條。“開始的前半年,我幾乎每天嗓子都是啞的。”萬雪華說,因為有聽力障礙的他們聽不見客人呼叫,但她能聽到,特別忙的時候,隻能扯著嗓子喊,向他們示意。

“他們以前待業在家,或是打雜工,從來沒做過餐飲服務,不知道如何開酒瓶、擺菜,我隻能趁客人少時,用紙條寫下來教他們。”萬雪華告訴記者,因交流障礙,聾啞人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好幾次她累到想放棄,但看到他們認真的臉龐,她還是堅持了下來。

今年40歲的聾啞人胡艷性格十分開朗,也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家。她告訴記者,工作送給她最好的禮物就是自信。

創辦初衷為助聾啞人就業

餐廳創始人陳先生說,他的初衷是想要幫助、探索聾啞人就業,讓更多人接觸、了解聾啞人群體。

2017年,陳先生在北京看到一家聾啞人餐廳,服務員雖不能交流,卻能獨自完成點菜的所有流程,這讓他產生了在南昌也開一家“無聲餐廳”的想法。

回到南昌后,陳先生聯系當地殘聯,招用10名聾啞人做餐廳服務員。但一營業,陳先生便發現了諸多問題:由於聽覺受限,他們常會摔壞餐具,且與顧客溝通困難,導致一些顧客會選擇離店。

但陳先生沒有放棄,他購置了平板電腦,顧客通過電子設備點餐﹔每張餐桌設置按鈴,和服務員的手環連接,顧客隻需按鈴,手環便會振動提示。

從開業之初的窘迫,到如今熟練地接單上菜,這些聾啞服務人員用自己的耐心和愛心,換來了與顧客間的理解和默契。他們的臉上時刻挂著微笑,仿佛在告訴身邊的每個人:我也可以。

希望復制更多“無聲包廂”

記者採訪當天是員工陳小燕和周婷的生日。夜幕降臨,捧出備好的蛋糕,暖黃的燭光映在臉上,大家一起為她們慶生。沒有生日歌,在周圍人開心的笑容裡,兩個女孩許下願望,激動地和大家擁抱。

31歲的陳小燕來自撫州市南豐縣,從餐廳營業開始就在這裡工作,憑借努力成為餐廳服務主管。29歲的周婷是個漂亮活潑的女孩,在這裡,她找到很多朋友,不再感到孤單。

“餐廳熟客多,忙的時候,顧客會自己拿碗筷。有時員工做錯事,客人也不會責備他們。”陳先生說,他很感激餐廳的顧客,他們的舉動讓員工更有自尊和自信。

陳先生表示,“我正在和烹飪協會溝通,想在其他酒店推廣‘無聲包廂’,招用聾啞員工,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聾啞人就業道路,讓他們也可以靠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殘疾人就業一直是社會的難題,尤其對於聾啞人而言。‘無聲餐廳’是積極有益的探索,不僅幫助聾啞人就業,也極大改善了聾啞人的身心健康。”南昌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李林表示,對於殘疾人群體,南昌市總工會也會給予更多關注和關心。“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也要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記者 盧翔 本報通訊員 任德志)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