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採

扎根創新沃土,用實干托舉“幸福夢”

錢培堅

2019年05月30日08:51  來源:《工人日報》

27年前,幸利軍技校畢業進入寶鋼工作,就再也沒有離開軋鋼工的工作崗位。

無論是成為上海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技能專家,還是獲得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和上海工匠等榮譽稱號后,幸利軍都堅定而執著地在生產第一線書寫著精彩人生。他說,在這裡,他找到了人生坐標——“現場是我的實驗室,企業是我的大學校。扎根創新沃土,用實干托舉‘幸福夢’。”

1992年,剛剛踏上熱軋廠卷取機崗位的幸利軍就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卷取主操,就必須跨越工種界限,掌握機械、電氣以及計算機方面的專業知識。他身邊常帶著一本筆記本,把生產中遇到的難題一一記錄下來,在工余時間拿出來琢磨,搞不懂就請教同事和工程技術人員,同事們都打趣地叫他“十萬個為什麼”。

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幸利軍取得了卷取機組的5個上崗証,第3年又取得本機組業績排行榜最優。在1996年和1997年公司組織的青工技術操作比賽中,他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一流的操作技術,分別取得通用工種項目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績,被破格晉升為技師,成為當時上海市最年輕的技師。

在幸利軍眼中,問題點就是創新點。

卷取機打滑故障是卷取機疑難故障之一,自2050mm熱軋開工后,10多年未能徹底解決。幸利軍在滿是油污的卷取機腔體內鑽了幾個月,摸清了設備精度變化的規律,放棄長期以來依靠減小輥縫控制打滑的方法。通過改良精度測量方法等措施,徹底治愈了困擾熱軋多年的頑症。

2004年,塔形缺陷成為2050mm熱軋向BNA供料的攔路虎。日本合資方提出近乎苛求的塔形標准,而當時2050mm熱軋的控制水平與其相距甚遠。距離BNA投產隻有一年,設備改造已經沒有時間,而要請外方專家指導,對方開出的又是天價。幸利軍決定自己啃啃這塊硬骨頭,他的自信來自對軋線幾個最關鍵工序的了解和掌握。他相信,隻要工序之間默契配合,就一定能滿足供料標准。幸利軍做到了,而且僅用了半年時間。

幸利軍總結的“熱軋高品質卷取控制技術”,使2050mm熱軋的卷形質量顯著提升。卷取拉窄、邊部缺陷修理率、卷形缺陷最終封鎖率等主要指標超過國外知名鋼鐵企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和國家冶金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7年,幸利軍在其負責的“八鋼1750mm熱軋降低卷形不良發生率”的技術推廣項目中,共輸出技術秘密16項。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使1750mm熱軋的卷形不良發生率由4.15%下降至0.22%。經八鋼方面核算,該項目每年可為其創造357萬元的效益,被八鋼方面稱為“明星”項目。

2015年,幸利軍發明大倒角定寬機模塊。通過特殊設計的模塊,使板坯邊角部冷卻速度顯著降低,大幅減少邊線和毛刺缺陷。該技術在2050mm熱軋實施后,邊線缺陷降級報廢次由2014年的3235噸下降至2017年的766噸,毛刺缺陷降級報廢次由2014年的3776噸下降至2017年的213噸,終於攻克了前人已經攻關15年的熱軋毛刺缺陷。該技術已推廣應用於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我的姓名裡有個‘幸’字,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我由衷地感到自己很幸運,國家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高度重視,‘雙創’更是激發了億萬產業工人的創造動能。” 幸利軍在高技能人才座談會上激情發言,“公司以我的名字命名了‘幸利軍創新工作室’,支持我和同事們聚焦現場難題持續開拓創新。我能夠一直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從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並獲得取之不盡的創新靈感,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當一個個難題被攻克,當我們生產的產品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准,當一卷卷優質鋼材用於祖國建設,我感到無比幸福!”

(責編:田少星、程宏毅)

全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