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工會新聞>>熱點專題>>勞動者之歌——2019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各地動態

羅昭強不僅要讓動車組“活起來、動起來”,還要擔起“高鐵醫生”重任

賦予高鐵“生命”的人

2019年06月05日08:05  來源:《工人日報》

5月的長春,繁花似錦。記者走進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動車組制造中心,47歲的羅昭強正穿梭在蔚為壯觀的調試車間內,為一輛輛即將下線的高鐵列車“接生”。

“我們調試工好比賦予高鐵‘生命’的人,經過我們的手,車燈亮了,雨刷會動了,車門能開合了,整個車好像變活了,這也是高速動車出廠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羅昭強微微一笑。

別看羅昭強說得輕描淡寫,這份工作實則難度極高——調試工不僅要讓動車組“活起來、動起來”,還要找出並醫好車輛所有顯性和隱性疾患,確保每列車安全上線飛馳。要當得起這份“高鐵醫生”重任,動車組所涉技術,調試工必須一一通曉。作為中車長客調試車間高級診斷組技術負責人,羅昭強就是該業務領域當仁不讓的“扛把子”。

“一列動車組光電線累計就有24萬米長,連接著成千上萬設備,僅駕駛室就有2萬多條線纜像血管和神經一樣密布在面板之下,想及時准確找出列車疾患所在,談何容易?”本科畢業入廠的調試青工於明遠對記者說,“但凡我們搞不定的難題,都得羅師傅出馬解決!”

其實,雖然技藝超群,但羅昭強從事調試工作不過4年時間。此前,他一直是中車長客的頂級維修電工,該工種的國家級技能大師,負責維修公司各種生產設備。

“如果在中車長客干了一輩子,卻沒親手造高鐵,將是我一生最大遺憾!”懷著助力中國高鐵騰飛的深情,早已功成名就的羅昭強毅然“半路出家”,轉行當起了調試工。

不惑之年再啟航,難度可想而知。

羅昭強從“學徒”重新做起,49道調試工序,他一道道跟、一點點學,手機、平板電腦裡存滿圖紙,每天早晚坐班車都在研究。經過半年瘋狂“充電”,他迅速在新崗位上完成了“鳳凰涅槃”,並以數十項調試方法的創新,為首批“復興號”准時開通、達速運營掃清了障礙。

“工人的經濟技術創新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崗位連著大事業,小發明也有大作用。”羅昭強對記者笑語。

早在2013年,羅昭強就在單位開創了工人主持科技項目獲獎的先河,是響當當的“工人發明家”。近幾年,他創新攀登的步子更是越邁越大。

在羅昭強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一組長約5米、布滿開關和按鈕的“鐵櫃”,頗引人注目。作為羅昭強團隊的重要發明之一,它能真實再現列車各種功能、模擬各類運行故障,“調試新兵”通過它來學藝練技,僅需3個月就能上崗。

“隨著中國高鐵迅速崛起,車輛調試人才短缺成燃眉之急。動車組價值高昂,如用實車培訓,一旦新人操作不當,就可能導致列車癱瘓,而且,在200多米長的車身裡來回走動練習,培訓效率也低。為破解調試人才培養瓶頸,我們自主研發出這套整車調試模擬實訓裝置,就像一個微型高鐵醫學院,能提升培訓效率5倍,每年節約培訓經費590萬元。因學習效果好,學員學成上崗后可提升調試工序效率20%。”羅昭強神色自豪。

憑借這項創新成果,今年1月,羅昭強從人民大會堂捧回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悉,該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並“出口”到美國。

實際上,僅去年一年,羅昭強參與的創新項目就申報了21項專利。“新時代產業工人不僅要埋頭苦干,更要懂得創新。技術工人的創新源頭在生產一線,因此更接地氣,更易直接創造價值。”羅昭強目光堅定,“中國高鐵已領跑世界,沒有可以借鑒的國外技術,我們唯有靠創新去開路。”

因技能高超、創新成果顯著,羅昭強3年前喜獲“中華技能大獎”,榮膺“工人院士”。作為業內首屈一指的高鐵調試大師,羅昭強還積極開展跨工種、跨企業、跨國界帶徒,因人施教,定向培養,至目前已培養出6名全國技術能手、8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10名省首席技師、3名市技能競賽狀元、100余名高級技師,有1名徒弟成為中國中車首席技能專家、4名徒弟成為中國中車資深技能專家。

“是國家高鐵事業的快速發展,給了技術工人展示才能的舞台和成就夢想的空間。身處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我和工友們會竭盡所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努力展現中國工人的力量和作為。”羅昭強說。

(責編:田少星、高雷)

全總簡介